林語堂、梁漱溟、鬍適、柳亞子、徐悲鴻、鄭振鐸、巴金、鬱達夫、老捨、葉聖陶、鬍鞦原、陳翰笙、張申府、嚴靈峰、鄒韜奮、周榖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樓適夷、宋雲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顧頡剛、施蟄存、周作人、楊杏佛、孫伏園、洪深、傅東華、馬相伯等。
近幾年有關“中國夢”的討論很熱烈,其實早在80年前,作為近代中國影響最大的一份刊物、創刊近三十年、久負盛名的商務印書館主辦的《東方雜誌》,就曾圍繞此話題發錶過一組文章。
1932年11月1日,雜誌主編鬍愈之嚮全國各界知名人士發函400餘份,提齣兩個問題:
一是“先生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請描寫一個輪廓或敘述未來中國的一方麵)?”
二是“先生個人生活中有什麼夢想(這夢想當然不一定是能實現的)?”
由此引發瞭一場前所未有、規模空前的“新年的夢想”。徵“夢”活動激起熱烈迴響,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60多封答案,其中部分是《東方雜誌》的讀者。
1933年元旦齣版的《東方雜誌》(總第三十捲第一號)以83頁的篇幅一下子刊齣142人的244個“夢想”(不算以漫畫形式做“夢”的豐子愷)。半個月後,第2號又以“夢想補遺”收入瞭梁漱溟、硃自清二人的復函。
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包括柳亞子、徐悲鴻、鄭振鐸、巴金、鬱達夫、老捨、葉聖陶、鬍鞦原、陳翰笙、張申府、嚴靈峰、鄒韜奮、周榖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樓適夷、宋雲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顧頡剛、施蟄存、周作人、楊杏佛、孫伏園、洪深、傅東華、馬相伯、林語堂等,幾乎網羅瞭當時的文化界名流。
因此,這期專欄“雖然不能代錶四萬萬五韆萬人的"夢",但是至少可以代錶大部分知識分子的夢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瞭那個時代中國精英界的思想趨嚮,值得仔細品味。在上述名傢形形色色的夢想中,流露齣來的最迫切願望就是實現民族復興。這是與其身處的曆史背景密切相關的。麵對當時戰亂頻仍、兵燹不斷的時局,有識之士怎會不深深擔憂?本書圖文並茂,首次嚮廣大讀者展現老一輩中國人的熱切夢想。
1932年1 1月1日,著名的上海《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向全国各界人土发出征稿函约400份,主编胡愈之在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
評分1932年1 1月1日,著名的上海《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向全国各界人土发出征稿函约400份,主编胡愈之在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
評分 評分坦白讲,对中国的任何一段历史,似乎都不及对“民国”的喜欢。只是这种喜欢颇有种假惺惺的味道。对我这种历史白痴加时间概念错乱的人来说,纵使把脑袋翻了个遍,我也说不上来民国在历史长河中的时间轴,我也说不上民国何以在中国近代史中这么突出,我更说不上来我为何为对民国...
評分读了一阵有些疑惑:印如此一本书,难道就是为了沾沾时下极热的“中国梦”话题的光? 全书内容出自1932年《东方杂志》设计的一场问答活动,问题有两个: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
翻完,確實是很好的思想史資料,主要代錶瞭知識分子的想法。勉強概括:1、最大的渴望是國富民強,提齣的途徑大都是計劃經濟或社會主義;2、彼時已四鄰交迫自身難保,卻仍然把夢做的很宏大敘事,動輒大同、世界和平、解放弱小民族;3、整體上彌漫著柔弱的女性氣質,或者說民國就是女性化的(女性這裏隻用其修辭義);4、可以說,很多夢在後來已精確的被“實現”瞭,但被實現的“意義”已經喪失。這再一次說明,理論的“夢”和曆史的“現實”有距離,所以,有時候也要警惕理論的蠱惑。
评分有些夢,慶幸已經實現;而有些夢,依然是夢…
评分我的中國夢
评分不想看下去係列
评分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曆史總是驚人的重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