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〇年夏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杜拉斯 法国文学 玛格丽特·杜拉斯 法国 散文 杂文 文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发表于2025-02-07
八〇年夏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最初是为了装帧收的,这几日翻出来做睡前读物,一不留神就读完了。很薄一册。这一本是故事套着故事,至少有四个故事在同时进行,在最后同时结束,像风抹掉沙滩上的痕迹。
评分完全抓不住她想表达的意思,在写什么?只看到夏日、海滩、孩子以及近期的时事;完全不搭
评分我根本无法拒绝她的文字....
评分散文入小说,纪念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
评分夏日、海、孩子、沙滩、风暴、达维德、鲨鱼以及政治……反反复复出现。在人去楼空的情况下,文字便涌了进来,但它代替不了曾经有过或者估计有过的生活,而是记录这生活所留下的沙漠。杜拉斯简直不像是在思考,而只是在感受,完全是放任了她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大脑,让它们海水冲上沙滩一样此起彼落,上一行还在谈罢工和难民,下一行就是“天气极好,海面平坦”,一点儿转折都不带有,仿佛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所以她也不能分段,那只笔就不敢停,写啊写啊,铺满了一张纸,又一张纸,生活烙印在她的心中的东西,又被她烙印在了书上,最后,又烙印在了我们的眼睛里。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一九八〇年初夏,《解放报》的塞尔日·朱利向杜拉斯索稿,请她开辟专栏,专门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夏天过后,杜拉斯把专栏文章交给出版社,于是就有了这部《八〇年夏》。专栏汇成的十篇夏季随感,有雾、风、海、孩子,又有波兰格但斯克工人罢工、莫斯科奥运会,主题多样。
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评分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评分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评分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评分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八〇年夏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