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痛苦》记述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也记录了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痛苦》背景是战争,是战争中人的群像,个人所受到的忽视、在庞然大物面前显出的脆弱无助,成为对社会权威的批判。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成为人在社会的不公正对待面前一种内在的反抗。
第二本杜拉斯的书。 第一个写罗贝尔的故事最喜欢,其次是第二个拉比耶,后面的越来越短,到最后两个小短篇,朦朦胧胧的感觉。罗贝尔的故事铺垫很长,作者对自己的痛苦描写很棒:"时不时我就会为自己没有四驱感到惊讶:一把冰冷的剑深深地插在肉里,日夜如斯,但我还是活...
评分1.战争是一个普遍事实,战争的必然结果——死亡也是普遍事实。 2.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再属于我,除了壕沟里的这具死尸。 3.最好是一死了之,你能指望我怎样。 4.他笑笑,他也很瘦,笑的时候面部绷得很紧。 5.他的手是张开的,他的每一只手都比我的生命更宝贵。 6.我走得很慢,为...
评分1.战争是一个普遍事实,战争的必然结果——死亡也是普遍事实。 2.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再属于我,除了壕沟里的这具死尸。 3.最好是一死了之,你能指望我怎样。 4.他笑笑,他也很瘦,笑的时候面部绷得很紧。 5.他的手是张开的,他的每一只手都比我的生命更宝贵。 6.我走得很慢,为...
评分这本书是包括《痛苦》在内的几篇中篇小说,其实应该是一些事实的记录,时间段为德占时期和解放前后。在《痛苦》中,杜拉斯等待丈夫罗贝尔·L从德国集中营回来,这等待过程中的生不如死、恐惧、绝望,终于要接受罗贝尔·L已经在集中营死去的事实,却等来了罗贝尔·L的回归。他从...
评分这本书是包括《痛苦》在内的几篇中篇小说,其实应该是一些事实的记录,时间段为德占时期和解放前后。在《痛苦》中,杜拉斯等待丈夫罗贝尔·L从德国集中营回来,这等待过程中的生不如死、恐惧、绝望,终于要接受罗贝尔·L已经在集中营死去的事实,却等来了罗贝尔·L的回归。他从...
那是存在主义者常去的咖啡馆,也许最耻辱最痛苦的是我正和一个盖世太保坐在一起。
评分“夏天来了,与之相伴的是那些战争中的亡灵,那些幸存者,以及从德国集中营里折射出的难以想象的痛苦。”
评分对二战士兵家属而言,等待是种痛苦,而不再等待更是一种痛苦。
评分对二战士兵家属而言,等待是种痛苦,而不再等待更是一种痛苦。
评分那是存在主义者常去的咖啡馆,也许最耻辱最痛苦的是我正和一个盖世太保坐在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