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信忠
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
1984年,李登辉当选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廖信忠上小学;
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初中;
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水高中读书;
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
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铛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2009年,廖信忠处女作《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版发行;
2014年,廖信忠最新作品《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出版发行。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
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
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
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
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
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2016年5月20日,自蔡英文上台后,因台湾执政当局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模糊处理,两岸中高层交往基本处于停摆状态。美丽的宝岛台湾在小时候便深深地刻印在脑海中,但关于她的故事,生活在那里的人,我们可谓知之甚少。尤其是在1949年后,两岸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下形成了不同的...
评分廖信忠让人熟知,是因为那本《我们台湾这些年》。49以后,这样小清新、关注民生而又面对大陆市场的台湾本土作品,的确并不多见。对岸的政府应该感谢廖信忠和【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这些导演们,是这些文字和电影让整个大陆的老少文青们开始更加关注这个岛,于是去旅行,...
评分想想还蛮奇怪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这么火的书,当初读完都没顾上写书评,倒是几年后这本估计不会再那么火的《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引来了兴致。 其实要说,这一本看得远不如上一本过瘾,总有种只是撩了撩皮肤的感觉,我猜,这本书的素材,应该是上一本作者在搜集素材的...
评分1944~2011,台湾人民的喜怒哀乐被浓缩在263页里。开始很惊讶,读着读着就感同身受。某些时期的生活现在看来就是黑色喜剧。 最近五年,这边生活变化的不是很大,但是很快。看了很多台湾人的随笔游记,有种怪怪的感觉。不管发生什么,离不开开店(咖啡馆最多)、要“民主”、年轻...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并没有解答我的疑惑,全书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来展现两岸关系的变化,较为主观和政治正确,没有关于客观的一些分析,并且叙述较为琐碎冗长,有点失望。 但是读到姐仔的时候还是有些感动,两岸毕竟还是血浓于水的,我其实暗暗希望未来能有契机可以唤醒这种两岸一体的思...
翻了下评价好低,作为故事读读我觉得还行啊。吐槽人家政治正确有意思么。
评分政治这种东西还得是站在对立面才能了解到真真的八卦,这文写的好像背后有一把枪在指着他要如何写似的,挺反感
评分这本终于不是把“台湾当代史”照抄再加点自己的评论了,开始文学性的尝试,然而是失败的,为啥要自曝其短呢?文笔太烂,组织不起来语言,情节乱七八糟。这个作者也就是个畅销书作家赚赚大陆对台湾感兴趣但没什么相关知识的人的钱,想通过他的书了解真正的台湾还是算了。
评分12月去台北做皮秒,隔了四年再次入台湾,加看此书,更多了许多的细节。台湾的空间和谋略纵深,要远小于大陆,最近十年加速与大陆的差距,让很多人在说话行事的细节里漏出了各种不平衡。但是台湾人有两个地方值得学习效仿,一是对事物人物的细腻和执着,其中包含对生活的热爱;二是耿直的态度。这本书的题目是歪的,实际上是台湾这些年,从日殖时代到千禧后二十年,也符合我身边台湾朋友的痕迹,表述很贴地气很细微,这是一部活灵活现的人文风土和小历史的绘本,但是要推到国家层面还远远不够。很多人吐槽本书的政治正确性,其实你去台北的出租车里坐一坐,就知道廖信忠的这些有意或无意的政治筛漏,某种层面上好似动物世界里对力量的崇拜,这没有什么好可耻的。总的来讲,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最后以和善向美结尾,可以一看。
评分对比第一本,这本零碎了许多,每个时间段节选的是某个小人物那时期的故事,导致阅读感非常跳跃。内容依然归为入门级概况读物。倒是印象深刻于【在颠沛流离的乱世中,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岛,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我们百无聊赖的今天,是多少先烈期许已久却没有过的明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