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莱特曼(Alan Lightman)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小说家,出生于一九四八年。身为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士,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博士的他,是美国《哈泼市场》、《纽约客》、《纽约书评》等报刊的专栏作者,在他笔下,曼妙文笔、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精准的科学洞察力,令人匪夷所思地结合在一起。他的处女作《爱因斯坦的梦》于1993年一问世,变成为全球畅销书,其对时间的思考包含哲思,令人折服。他于2000年出版的小说《诊断》(The Diagnosis)则进入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决选名单。此外,还有散文与寓言选集《时间旅行和老爸乔的烟斗》(Dance for Two),以及多本阐述科学的书籍。
一九○五年,历史上重大的一年,在瑞士专利局工作的爱因斯坦即将要创造出惊天动地的理论,却陷入了一段又一段的梦中……在梦里,时间是一个圆,反复循环;或者,时间静止不动;有时,时间是一只夜莺,人们想捉而捉不到;但捉到时鸟却立时死亡……
这三十个各自独立的梦境,交相出现在对爱因斯坦生活的描述中,却仿佛将人生、宇宙种种终极问题思索了遍,留下了无数个关于生命的问号。
如果时间流转的方式不同,我们仍会如同现在一样的生活吗?如果生命以老朽为始,以童稚为终,那么年轻和年老如何定义?如果生命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小时,看过一次日出就要淍零,此刻为何奔忙?如果所有梦想都将预知会成败,我们是否还会梦想?如果此刻初遇的爱人,下一刻便不复存在,爱情会不会只是一场徒劳?如果一分钟后世界就要末日,又该在哪里与谁相伴?
遇到这本书实在是巧合。 在图书馆自习,想起难得图书馆藏有的阿西莫夫“机器人系列”还没看完,就去那个美国文学的书架找。然后就在一排书本的边缘发现了这本小书。《爱因斯坦的梦》,看上去有点像科幻小说吧?于是取下来翻了介绍,作者是MIT的理论物理学家。有点意思,而且篇...
评分(原刊23-11-2012蘋果日報) 年初陳之藩逝世,海內外都有紀念文章。讀者如我自然也讀起他的散文集來。閱讀陳之藩,自然也看起童元方的書來,包括七月香港書展時出版的《閱讀陳之藩》。翻書的過程中發現二人除了各自為讀者帶來一系列的散文外,其實也在小說上小小地合作過一回...
评分有些好看的书,看的时候过瘾,读完回想竟很难描述。比如美国作家阿兰•莱特曼的《 爱因斯坦的梦 》,读时如漫游仙境,掩卷回到现实世界,突然发现在当今,竟然很难描述这样一本简单好看的书。 说它是小说,既没有七情六欲的人物,也没有起伏跌宕的贯穿情节,和我们日常看的...
评分时间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时间掌控着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它总是在不声不响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许多事物。 时间在哲学家们看来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个心理标识,不至于让我们的生存秩序陷入混乱之中。 对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来说,时...
评分這本小說裡的愛因斯坦 夢見了40種 人生「時間」變化的方式, 比方說:每個人只從這次日出、活到日落,人生就結束了。 或者, 一出生的時候是老人,越活年紀越小, 最後 變成一個嬰兒 死掉。 我對後面這種活法,非常感興趣。
可读性很强,庶近于卡尔维诺。与先前的黄纪苏译本相比,个人更喜欢童元方的译笔,流畅优雅,如水银泻地,殊无凝滞。
评分比起序里提到的与本作类比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格列佛游记 这本书分明更像《看不见的城市》一些 学者的严谨与浪漫
评分爱因斯坦的梦,也是我们曾经的梦:长生不老,抑或一日朝生夕死;改变过去,抑或未来预定;时间减速,抑或时间加速;时间倒流,抑或时间错乱,时间消逝,时间坐标化……这是时间版的《看不见的城市》,这是奇想的百科全书,这是人性的终极考场
评分標籤不能用科幻。最初想讀此書,是因為自己的理科教育背景和從小對相對論的鐘情,當然也很清楚其實她是一部小說。未知的夢裏,時間形態不定,一如孤獨。如詩般的孤獨,卻是如此清澈美麗。時間與詩之夢。
评分……在这个时光间歇流错的世界里,究竟是谁的日子过得比较好?是那些曾经见过未来,却仅过此一生的人?还是那些不曾见过未来,而等着过此一生的人?还是那些拒绝理会未来,而过了两辈子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