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師的筆記書Ⅲ自由社會.願景

顧老師的筆記書Ⅲ自由社會.願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顧忠華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87年)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社會學碩士(1984年)

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學士(1978年)

【著作】

韋伯學說新探(1992年)

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1999年)

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2005年)

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2005年)

顧老師的筆記書Ⅰ 學習社會.繁盛(2012年)

顧老師的筆記書Ⅱ 公民社會.茁壯(2012年)

韋伯學說當代新詮(2013年)

出版者:
作者:顧忠華
出品人:
页数:1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892644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港台版) 
  • 社会学与人类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以自由之名」曾經成就多少輝煌的事業,將人類文明推進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但同時人類在「自由」的藉口下,做出了邪惡的勾當。自由因此是一種帶有「不確定性」及「風險」的社會互動模式,但如果沒有自由帶來創造社會演化的機會,那就如同歷史的經驗教訓般,社會的「結構」可能陷入僵化強制,而對「行動」產生更多的桎梏,淹沒了人類可以展現的創意和能力。

從斯密、海耶克等西方自由主義的奠基者和詮釋者,到殷海光、夏道平等非西方文化的自由主義繼受者和實踐者,文化的籓籬不應該是阻絕人們獲取自由與人權的藉口。或許當全球的人類都不再視自由為無法想像的祕密,而且人人能夠享受政治自由、經濟自由與社會自由時,真正多元的思想和文化也才「成為可能」。

自由會受到濫用,其來有自,主要是各種社會規範與信任的機制並不完備,這使得海耶克心目中「法律之下的自由」就算實現,也不一定保證可以促成「公共福祉」。除非我們加上了種種限制條件,包括建立厚實的「社會資本」,形成公眾能夠參與並監督的「公共信任」,並擴大社會中個人得以充分發揮潛能的「有效自由」,最後才有「機會」達成斯密所形容之「看不見的手」帶來的效益,讓「自利」同時意味著「互利」、「共利」,而不是在自利的過程中製造一連串「外部成本」,任令社會承擔這些不利益的後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