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1954— ),诗人,小说家,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奥吉布瓦部落人,外祖父曾任部落酋长。厄德里克阅历丰富,大器早成,是美国当代最多产、最活跃、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大潮的代表人物,曾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美国国会图书馆小说奖、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洛杉矶时报》小说奖等文学大奖,入围普利策小说奖,七次荣膺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她已出版二十余部作品,被收入多部文学选集。
《爱药》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美国高校文学专业的必读书目之一。初版由十四个故事构成,一九九三年重版时另加入了四个故事。有评论家认为,《爱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仅仅算得上一部短篇小说集,因为它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开端、高潮和结局,故事之间虽有些许关联,但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也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由短篇小说构成的长篇小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长篇小说,是对印第安口头叙事最好的继承,彰显了印第安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张廷佺先生是美国印第安文学专家和资深译者,他借鉴国内外有关厄德里克的最新研究,对其二零零八年版的《爱药》中译本进行了全面修订,以期最大程度地呈现原文风姿。
爱药的意义 文/米雪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在《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中写道:“人生如只如初见……”,初见时候的爱人,怦然心动,没有那么多的俗世烦恼,总是让人留恋...
评分罗豫/文 当代印第安人作为美国社会的边缘群体,出现在公众舞台上的角色,常常模式化得可怜。他们是历史书上的一串不光彩的数字,是西部片里一开头就死去的倒霉蛋,是羽毛工艺品的模特,是“酋长”的代名词,是美国小孩玩游戏时热衷扮演的人物。即便“严肃”地被提及,“有识之...
评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261.html 我们很容易想像自己的生活在这片变幻莫测的水下,但事实上,我们生活在陆地上。 ——《渡河》(1984) 1984年的“渡河”,其实车开在那里就停下来了,连同道路,都像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河阻碍了一切,像是1984年这个关于家...
评分 评分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在描写玛丽和露露。 在修道院里和魔鬼较量的玛丽,十四岁,认清了祈祷的本质动力是来自魔鬼的诱惑。玛丽的手上留下了耶稣的烙印,就像奴隶的待遇,在伤口裹着枕巾,她逃离魔鬼驱使的虔诚祷告,在下山的路上遇到了莽撞的尼科特。 直到儿女满堂,印第安美男子事...
感觉比圆屋好哇,圆屋的角度是小孩因此感情表达有时候显得幼稚,但是本书就有一种百年孤独的纵深感,love medicine,“爱也许是根本看不见的,也许是一种魔力。爱是一条满是石头的小路”。
评分在视角不断变换的叙事中,小说呈现出一种朦胧的魔性。多声部的吟唱将三个家族的百年历史调和在一起,如传说的碎片在牛奶碗中打着旋儿,时而尖锐,时而温润。印第安文学的原始生命力既是这本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行文中粗糙质感的由来。但我还是忍不住被那些比喻所迷惑,譬如“我的希望是磨破的鞋底”,譬如“她的声音是划燃的火柴,她的声音是不灭的火焰”。
评分这属于刚翻的时候看不懂~然后越看不懂越想看~看着看着就放不下了的书~
评分每个短篇都是错综复杂的家谱的一角,它们各有各的讲述者,每个齐佩瓦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神明。组合在一起,它们成了非直线叙事,甚至非叙事的家族故事,就像那个用布头和旧衣服缝成的被面。故事从1984年开始,跳回1934年,又迂回曲折地一路再讲到1984。
评分读哲学入门类书籍之间穿插看完的,也是第一次读有关印第安文化类的作品。一旦出现英俊的尼科特盖伦之类人物不知为何我脑海中就会闪现《英国病人》里面那个印第安排雷队长,而坚韧的女性形象露露、玛丽则会让我追忆起那不勒斯四部曲里面的莉拉【唉】串了串了????文体很有特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