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8.6~2009.7.11),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季羡林全集》(30卷)等。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
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开学第三弹,在疲劳繁重的改卷后,洗洗眼,回回神。 “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毛泽东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原为劝慰柳亚子放开眼界、以宽阔的胸怀看待新中国建国前的混乱世局。这本季老论传统文化的文章集结用了这句诗做书名,旨在希...
评分开学第三弹,在疲劳繁重的改卷后,洗洗眼,回回神。 “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毛泽东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原为劝慰柳亚子放开眼界、以宽阔的胸怀看待新中国建国前的混乱世局。这本季老论传统文化的文章集结用了这句诗做书名,旨在希...
评分 评分解天人合一,情真如铸 ——评季羡林 《风物长宜放眼量——季羡林谈传统文化》 从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惊醒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始,中国就被“裹挟”着进入了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滚滚洪流。时至今日,中国人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种文化焦虑与精神困惑。而“传...
评分书买回来一年多一直在吃灰,今天花了一上午读完。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这个中美新冷战之际阅读完本书,华为也摆在风口浪尖,感慨万千,按本书主旨是希望中国人能以长远的、历史的、发展的,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国人当自强
评分因为书中主要是节选季羡林先生在讲座上的稿件的原因,虽然编者已经删改掉挺多冗余的部分,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发现重复的地方好多。几本书书中从第三部分就开始间歇性的重复出现一些字眼,觉得可读 性一般,第一第二部分可以精度,后三部分可以速读。
评分季先生的思想,尤其是关于东西方文化这部分,后来在各种文化现象中一一得到了验证。
评分东方文化是救世主这个假设的支撑不足。
评分什么是“国学”?季先生认为,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既然这样,那么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同时,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为社会提供重要的道德基准、智力支持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精神资源。因此,国学应该是“大国学”。国学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既然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会发展下去的。读之,足见其拳拳赤子之心。季先生心中,文化也像世界的万事万物一样,不会永驻的,也是有一个诞生、发展、成长、衰竭、消逝的过程的。东方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综合,表现在哲学上就是“天人合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