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盖伊(1923—2015),美国文化史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德裔犹太人,耶鲁大学斯特林荣休教授,曾任纽约公共图书馆学者与作家中心主任。
盖伊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和史学家之一,一生著有超过25本著作,《伏尔泰的政治》《启蒙时代》《魏玛文化》《布尔乔亚经验》等等作品奠定了他在同时代历史学者中的重要地位。盖伊的研究主题涉及中产阶级、启蒙运动等诸多社会文化史领域,其中,现代主义是他长久以来一直充满浓厚兴趣的议题。
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小说、绘画、诗歌、戏剧、音乐、舞蹈、建筑、设计、电影,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皆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颠覆。两百多年来,现代主义余韵未消,当年的文化先锋们仍深刻影响着我们今日的文化生活。
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能量?在这本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中,彼得·盖伊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他以波德莱尔为这一波澜壮阔的研究揭开序幕,追溯了现代主义最初如何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于巴黎。随后,马尔克斯的小说、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盖瑞的建筑等轮番出场,盖伊在书中将它们或相互比较,或相互融汇,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的显现。
标题是书中所引波德莱尔的一个句子。当我初次看到这个句子时,它如一把匕首从书页中跃出,剜了我的心。我想这可能就是现代主义带给俗人的一种震撼。 如本书书后所说的——我们都生活在现代主义之中,但什么是现代主义?依我从前的愚见,现代主义可能就是那些玄乎的画,亦或是那...
评分近来读完了《现代主义:异端的诱惑》,作者是美国文化史家彼得·盖伊。他一生笔耕不辍,还著有《弗洛伊德传》和《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等。盖伊细数了一串耀眼的人名,涉及绘画与雕塑、小说与诗歌、音乐与舞蹈、建筑与设计、戏剧与电影等。行文飘逸,旁征博引,史料、轶事、...
评分作者: 布兰代斯大学助理教授 王璞 原文载于:上海书评(2017年12月) 原文地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91744 我们还需要再把“现代主义”这个故事讲一遍吗?将近十年前,当我在美国市面上看到文化史家彼得·盖伊的新作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
评分“现代主义”的赞美诗与挽歌 评彼得-盖伊的《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赵松 自从“现代主义”变成诸多现代文学史、艺术史乃至社会文化史中的高频词,它就跟陈列在欧美各大美术馆里的现代经典之作一样,早已变成神圣而又遥远的符号。无论如何,在常人眼中,它要么是...
盖伊是跨界杂食阅读的典范。
评分唉,请Peter Gay不要再执迷于这种又厚又水的大部头了,对现代主义所谓“全景式的解读”显得如此业余和机械。没有一个灵魂般的核心观念提纲掣领,只是用教科书式的笔法分绘画、文学、建筑、音乐等几方面的现代主义成就,点缀一点陈旧的评断和无聊的八卦。有一些观点甚至是武断和可疑的,比如对现代主义者“自恋式”心理状态的描绘,这并不具有个殊性,也并不能标识出现代主义的特点,从十八世纪的浪漫主义开始,思维向内转的过程已经开始了,重要的是描绘出为什么“向内转”,盖伊始终没有抓住核心的问题:人类认识论与理解论在近代的巨大变化。对中产阶级的辩护倒是一以贯之的,《感官的教育》里他试图通过揭露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性爱日记来推翻人们对于中产阶级性压抑的传统认识,本书中则暗戳戳地表示,攻击中产阶级的福楼拜等人是在胡扯。
评分偏见太多
评分刺穿你那仁慈的胸房,惩罚你那快活的肌肤,给你惊慌不安的腰部造成巨大深陷的创伤,然后,真是无比的甘美,分外鲜艳的醇美双唇,向你倾注毒液,我的姐妹。——波德莱尔。 【 作为旁观者对那个木偶式的自我的观察是多么快意,记忆成了一种被不断甩掉的包袱,卡夫卡亦如此】
评分文化史大家——彼得·盖伊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读过之后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