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年~1929年),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中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清光绪举人,师从康有为,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任司法总长,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李鸿章传》等。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
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人。
李鸿章是真苦逼,任劳任怨,又不图名,就为了给朝廷老佛爷尽忠,眼巴巴跑到日本去谈马关条约,挨颗子弹首先不是想到自己的一条老命而是怎么能少赔点钱,少割点地。真是忠臣良将啊。 李鸿章有真才实干,兼有全球之视野,在其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又主要担任外交方面的...
评分记得高二文理分班之前,历史老师在一节课上让我说说对李鸿章的看法,我那时说,虽然他签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他也没办法啊!当时老师深以为然,赞许地点头。 现在想起来,也许我从那时开始对这位中国晚清史上的头号替罪羊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一直以来,我很少主动...
评分过了好多年,还记得书中的这句话: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看了《走向共和》之后,很强烈的愿望要去看看《李鸿章传》,当然是梁启超版的。 一直以来教科书上总是康梁并列,也因为这个原因,一直对梁启超并无太多好感——因为实在不DJ康有为。 ...
评分这是我在大学期间读的第一本书,说不喜欢有点自欺。首先梁启超先生的文史功夫自不提说,单凭其与李鸿章的政治背景、且与中国当时变革的国情息息相关。想必英雄相惜,梁启超先生写李鸿章传,名实所归。 开篇第一句话,“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定下了整个文章的基调——不是为...
评分近日看到史学新秀雪珥先生在《中国经营报》上连载的《李鸿章谈心专栏》,为“裱糊匠”翻案辩解之意跃然纸上。遂想起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的持平之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传》第一句话——“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如界碑准星,定下了全书...
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用,后面的族谱不能更棒。至于视角,功过评论虽分明,但一家之言还需要斟酌。不过看完内容总归还是梗心(无法不梗心)……
评分故及其败然后知其所以败之由,是愚人也,乃或及其败而犹不知其致败之由,是死人也。
评分这个一本太赞了,里面的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很精彩
评分前半部分是翻译后的(有些啰嗦),后半部分是梁启超原文,中间夹了几十页的李鸿章家谱。全书其实更像是十二篇文章,内容不多,通篇是比较概括性的文字,以李鸿章所做的几件大事为线索,并未像普通传记一样由生到死,细节地描述每个阶段。 读完后对清末的历史有了更完善生动的印象,感觉中学的历史课都应该直接让学生去读史书或传记,课本上学到的都是极无聊的。看完这本才深切地体会到所谓的“列强瓜分中国“到底有多令人痛心疾首。
评分前半部分是翻译后的(有些啰嗦),后半部分是梁启超原文,中间夹了几十页的李鸿章家谱。全书其实更像是十二篇文章,内容不多,通篇是比较概括性的文字,以李鸿章所做的几件大事为线索,并未像普通传记一样由生到死,细节地描述每个阶段。 读完后对清末的历史有了更完善生动的印象,感觉中学的历史课都应该直接让学生去读史书或传记,课本上学到的都是极无聊的。看完这本才深切地体会到所谓的“列强瓜分中国“到底有多令人痛心疾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