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切爾•卡森(英文名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國海洋生物學傢,齣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斯普林達爾的農民傢庭,1929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女子學院,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學獲動物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先後在霍普金斯大學和馬裏蘭大學任教,並繼續在馬薩諸塞州的伍德豪海洋生物實驗室(Woods Hole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攻讀博士學位.1941年齣版第一部著作《海風下》(Under the Sea-Wind),描述海洋生物。
1949年她在漁業管理局(已經更名為“漁業和野生動物管理署”(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內晉升為齣版物主編,她這時開始撰寫第二部書,但15次被不同的雜誌退稿,直到1951年被《紐約人》(New Yorker)雜誌以《縱觀海洋》的標題連載。《自然》又齣版瞭另外一部《我們周圍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連續86周榮登《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雜誌最暢銷書籍榜,被《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選中,獲得自然圖書奬,並使卡森獲得兩個榮譽博士學位。其著作《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引發瞭美國以至於全世界的環境保護事業。
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還沒有“環境保護”這個概念。這個概念的興起與一位美國的海洋生物學傢有關,她就是——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書中嚮人們展示瞭一幅可能的未來的畫捲——地球將不再有乾淨的水、土壤和空氣,也不再有健康的快樂的飛禽走獸,世界將一片荒蕪,毫無生機。而這場對自然環境的殺戮背後的“元凶”,作者指齣,是人類的自大和傲慢——濫用化學物質,對某些於人類“無益”的生物的滅絕行動。作者呼籲,希望人類能正視自己的錯誤,端正對環境的態度。本書不僅說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數據和論點十分客觀詳實,有極強的說服力,因此一上市就受到瞭世界範圍的關注。它喚醒瞭人們的環境意識,促使環境保護問題上升為國傢議題。1972年6月12日,聯閤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瞭“人類環境大會”,各國簽署瞭“人類環境宣言”,自此,“保護環境”終於成為全人類的共識。
题目不是问题,无论是《寂静的春天》还是 春天的寂静。 问题是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认识的没有鸟叫的春天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是的,我们可以用科技模拟一切,当然包括鸟叫虫鸣,我们不必出去,我们可以宅在家中,外卖,一个电...
評分蕾切尔·卡森女士的《寂静的春天》阅读接近尾声,我觉得可以写上点什么了。 看着上译本后文中p299-p366那常常的参考文献索引以及从文章中体会出那种冷静的文字(其实开始我对不用阿拉伯数字而用汉字表示而有些阅读上的不快,后来才发现是编排上的一致感)就知道在50年前,在“...
評分EEO 书评人 焦建 光明乳业的前总裁王佳芬女士去年写了本自传,书名就叫《新鲜——我与光明十五年》。光明的成绩近来有目共睹,而王女士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为什么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光明会有那么大的发展?除了领导有方之外,其实还是因为——整个市场扩...
評分尽管有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的书做良师,我还是没有爱上昆虫,事实上,我讨厌几乎一切昆虫,从苍蝇、蚊子到无害的甲虫、蚯蚓,我都巴不得把它们消灭掉。因为在城市里长大的我,害怕它们。每当搬开一块儿红砖,看到下面抱团翻滚的蚯蚓,就差点作呕。洗菜时,遇见一只白虫...
評分原刊于中华读书报 2007年8月 文:余凤高 -声明:如需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春天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季节,春天里不应是寂静无声,尤其是在春天的田野。可是并不是人人都会注意到,从某一个时候起,突然地,在春天里就不再听到燕子的呢喃、黄莺的啁啾,田野里变得寂静无声了。美...
自然的每一個部分環環相扣,對任一環節的破壞都有可能導緻事情齣乎所料。人們幻想著控製自然,急功近利,卻招緻自然更大的反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知道要保護環境,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為什麼。
评分DZ
评分雖然是報告文學,但卻處處透露著卡遜對自然的情感,對政府錯誤措施的控訴,她從化學藥物尤其是殺蟲劑給動植物帶來的滅頂之災過渡到講殺蟲劑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說明萬物生生相息的哲學道理。另外。書中有很多恰當而諷刺到位的例子,客觀而非一味批判的態度,都是真誠的情感流露。
评分DDT、狄氏劑等農藥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及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幾乎所有汙染生態學、生態毒理學方麵老師都會推薦的書。
评分第一次讀報告文學~跳著看的很多~細讀總有一種看生物書或者做科技文閱讀的感覺。這本書也完全是因為朗讀者這個節目知道的,書開始對一個臆想的村莊的描述是非常美麗,但後麵卻是孤寂的存在。DDT的使用危害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是我沒能想到的,即便是現在各種化學藥物帶來的生態危害我相信依舊在持續著,對於我們的後代來講,我們正在製造的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生態環境。而這一切恰恰都是因為利益關係導緻整個生態的不和諧破壞,人類的小聰明違背瞭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而作者也提到瞭改變呢辦法,那就是順應自然生存法則,從生物學和食物鏈的角度來進行閤理的治理。這個纔真的是可持續生存的正路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