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后入瑞士籍。一生创作始于诗歌,亦终于诗歌。因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对理想的渴望的浪漫主义气息,展现出对漂泊,自然和朴素事物的爱好,刻画人类处于困境,彷徨,孤独时在精神领域里的反思与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具有心理的深度,亦表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人类的博大爱心。
他是托马斯·曼心中“德国人中的德国人”,唯一能够代表“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的作家。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是黑塞本人很喜欢的小说之一,他在1930年5月23日把刚修改好的原稿送给好友汉斯•布特梅尔阅读,附去的信中说:“这部作品对我来说比其他作品加在一起还珍贵,我对他有一种特殊的爱。”托马斯•曼也很欣赏这部小说。他曾说:“《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以其纯朴和有趣显示了一种完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艺术,它以最吸引人的方式描写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相矛盾。”译林社版《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是纪念黑塞逝世五十周年的特别修订版,翻译家杨武能先生对全文的修订、润色近千处之多。
修道院里,纳尔奇思才华过人,深得院长达尼埃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得蒙自幼逝去母亲,立志侍奉上帝。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成了朋友。纳尔奇思在歌尔得蒙身上发现了与修道院精神完全相悖的气质,劝告他放弃苦修和戒条的束缚,回归他的母亲赋予他的本性之中,成为灵感充沛的人。一次意外邂逅之后,歌尔得蒙惊觉自己身上的浪漫秉性,决定开始流浪的生涯。他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有一天,歌尔得蒙因被一座圣母像的美所震撼,激发了体内深藏的创作天赋,他开始拜师求学,沉潜到雕刻艺术中。最终,他又回到自己的挚友和师长纳尔奇思的身边,两人分别以灵感和理性启发对方,终于使他掌握了化瞬间为永恒的艺术法则,雕出了完美塑像。然而,浪漫的天性仍然驱使纳尔奇思去追逐爱情和最后的幻想,歌尔得蒙再次外出游行,去艳遇当年的情人。途中他染上重病。纳尔奇思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Narziß und Goldmund》, 香港译为《知识与爱情》,而我却偏爱大陆译本《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因为很难找到一个词去笼统的概括“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这两个人代表的品质和特点,即使我自己的标题,理性和感性,也比较狭隘。 其实有很多词可以形容这两个人,比如说...
评分小说一开始就是描述修道院那棵大树,足足用了一大段。看前面部分的时候,我很难把这本书的黑塞和老年时期的黑塞等同起来。但是在看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我的呼吸终于开始越来越陡峭,我意识到这本书肯定有一个不那么容易放下的结尾,肯定会荡气回肠,让人震动不已。 这本小说是...
评分 评分 评分怎么就没想起评这本呢。 黑塞身在浪漫主义已经消退的时代。而他,是众人口中“最后的浪漫主义骑士”。因了这个名字,实话讲:在读他之前,我其实是为他心怀忧伤。 回到小说内容吧。 也许可以将小说分为这样三段: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在修道院;歌尔德蒙在外部世界四处漂流的...
快速读完,很浪漫主义,夸张,巧合,理想主义,极端,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值得回味
评分艺术家和思想家,母亲形象与父亲形象,感官与精神。黑塞的二元世界,总是费了太大力气才能和谐。
评分最怕读到这种预言人生,每一个字都会长进血肉的小说。真怕。可是也真喜欢。
评分【2017.1.7~1.9】(19.4万字,414页)如果从手法、风格来看,黑塞的一些作品比如本书是传统老套的,甚至连这本书中的人物都扁平而不够立体:女人或风流或保守,歌尔德蒙纵欲风流,纳尔奇思趋向神祇,全都是好坏分明的形象。但众所周知,漂泊与寻找是黑塞笔下恒定的主题。那些安于现状的漂泊的灵魂,穿越茫茫人世未知而茂密的黑色森林,漫无目的最终必将找到方向,灵魂得以升华。黑塞的漂泊与寻觅,本身构成了一种象征,笔下人物所寻找的自我、真实、感悟、信仰、爱、真谛……其实可以是人们在漫长一生中寻找的任何东西。
评分对于歌尔德蒙而言,艺术和艺术家如果不能像太阳那般炽热,像风暴那般猛烈,而只能赏心悦目,带来小小的幸福感,那就毫无价值。纳尔奇思与歌尔德蒙,一个人灵魂的两面。黑塞的书,向来如阳光炽热,比风暴猛烈,读过之后肺腑清澈,体内沉渣污滓一扫而空。2016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