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节取材于欧洲古代英雄传说,可分为两大组成部分。第一歌至第十九歌为第一部分,以法兰克或尼德兰传说为基础,讲的是西格夫里特的故事。尼德兰王子西格夫里特从小生活在父王的宫廷,成年时晋升为骑士。后来与勃艮第国公主克里姆希尔德结婚,婚后登基加冕,成为一位强大的国王,占有尼伯龙宝物。十年后,应勃艮第国王恭特和王后布伦希尔德邀请,西格夫里特携妻子克里姆希尔德去沃尔姆斯省亲。由于两位王后的争吵,引起布伦希尔德的仇恨,忠臣哈根为王后报仇,杀死了西格夫里特,随后夺走了尼伯龙宝物。第二十歌至第三十九歌为史诗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以勃艮第传说为基础,内容讲的是克里姆希尔德的复仇或称勃艮第王国的覆灭。克里姆希尔德在沃尔姆斯宫廷寡居十三年之后,远嫁匈奴国王艾柴尔。又过了十三年,她看到匈奴国的臣民以及聚集在那里的外国王侯将帅都顺从了她的统治,认为复仇的时机已到。她说服艾柴尔邀请勃艮第国亲人来匈奴国赴宴。客人到达后,克里姆希尔德首先索要尼伯龙宝物,后来又下令焚烧大厅,从而引起匈奴人与勃艮第人之间的大杀戮。克里姆希尔德要求哈根说出宝物存放在何处,哈根不说。她于是下令砍下恭特的头颅,并亲自杀死哈根。老帅希尔德勃兰特看见一位勇士惨死在一名妇人手里,不忍漠视,当即杀死克里姆希尔德。全部故事就此以众英雄同归于尽而告终。
译文中不符合汉语语法或习惯的句子俯拾皆是,估计有人读着会被气死。不过总体上说不妨碍理解。但史诗本身十分吸引人,其中颇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克里姆希尔特的死让人想起莎乐美之死。女人是一切的祸端。
评分 评分看前言里说,《尼伯龙人之歌》是在《埃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不知道是译本的因素还是虾米,《尼》的可读性更强一些,故事情节也完整得多吖,classics对文本的分析也体现得很明显,“出走-磨难--先知--返回”这个叙事结构很清晰。偶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最后是众英雄同归于尽吖...
评分 评分看前言里说,《尼伯龙人之歌》是在《埃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不知道是译本的因素还是虾米,《尼》的可读性更强一些,故事情节也完整得多吖,classics对文本的分析也体现得很明显,“出走-磨难--先知--返回”这个叙事结构很清晰。偶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最后是众英雄同归于尽吖...
“世界上的欢乐,到头来总是变成悲伤。”
评分“世界上的欢乐,到头来总是变成悲伤。”
评分想象单田芳老先生把它做成评书
评分与《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相比,无论是语言还是故事都要成熟完整很多,情节连贯,线索清晰,译笔流畅,非常耐读;但是欧洲人数学不好这一点依旧,对于年龄时间财富等与数字相关部分略显混乱。人物性格明显,矛盾布局合理,作为一部英雄史诗却以女性为矛盾核心,完整体现了欧洲古代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故事可分上下两个“鸿门宴”,分别是嫉妒和复仇,复仇充满了勃艮第人对自己武力的自信。作为一部长篇叙事诗,译者的翻译相当优秀,兼顾了流畅、韵律及语言的丰富性。
评分摆在书架上好多年,一直被名字唬住不敢翻开。结果两天看完了。剧情不算特别复杂。骑士精神包含很多东西,比如勇往直前不退缩,绝对忠于领主之类的,包括着装礼仪方面的,还有品行正直,重视荣誉。可是每次打仗的理由都是很俗气的金钱、美女、再者就是谁骂了谁一句而已。越读越觉得Krimhild比较火大,谈不上红颜多祸水,而是红颜明明脑残多嘴,还用荣誉搞得事情越来越乱,整部既是悲剧更像是闹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