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德] 路德维希 • 雷恩(Ludwig Renn)
出品人:联合低音
页数:416
译者:王之光
出版时间:2019-10
价格:6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6319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一战
  • 纪实文学
  • 德国
  • 历史
  • 路德维希·雷恩
  • 小说
  • 德国文学
  • 纪实
  • 战争
  • 历史
  • 军事
  • 冲突
  • 策略
  • 战争史
  • 国家
  • 对抗
  • 危机
  • 勇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一战”后最成功的反战纪实文学之一,1928年首次出版,已被译成近40种语言,全球销量逾50万册;

德军视角的《他们已不再变老》,比肩《西线无战事》,更洗练,更真实;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卡尔 • 冯 • 奥西茨基真诚推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特奥多尔 • 豪斯撰序推荐。

……………………

◎ 编辑推荐

★ 根据“一战”历史改编的纪实小说,一部关于“一战”的反战经典,简体中文版在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引进;

★ 作者路德维希 • 雷恩是职业作家,曾是军人、人类学教授,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创作风格平静直率,通过战争中小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那段残酷荒谬的历史,让读者体味、思索最真实的“一战”;

★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虽已过去100年,但世界部分地区仍然战火纷飞。重读“一战”文学,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 内容简介

作品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路德维希 • 雷恩——一名五等兵,跟随大部队进军比利时和法国的经历。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年轻人在身边倒下。但他一开始并没有对战争产生质疑,因为他与当时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都热爱自己的国家,渴望赢得战争。对雷恩来说,他的连队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没有时间为倒下的战友难过。

作者用朴素、冷静的语言描写了雷恩受伤后的恐惧、晋升后的骄傲、被授予二等兵铁十字勋章后的喜悦和阵地战时的无聊。之后,雷恩被提拔为中士,并再次受伤,在野战医院获得了一等兵铁十字勋章,但他内心深处开始抵触战争。1918年10月,雷恩回到前线,他发现所有人都对战争憎恨不已。不久后,一战结束了。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 • 雷恩(Ludwig Renn),原名阿诺尔德 • 维特 • 冯 • 格尔瑟瑙,1889年出生,1979年逝世,德国作家。曾是德国贵族,代表作有纪实小说《战争》和《战后》,后用成名作《战争》里的主人公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

西班牙内战时期,曾任国际第11纵队参谋长和台尔曼营营长。1939~1947年流亡墨西哥。1947年回国,任人类学教授、德累斯顿文化研究院院长和萨克森文化联盟主席等职。1950年迁居柏林,成为职业作家。

目录信息

推荐序
关于战争的两本书
一、奔赴战场
准备出发
火车之旅
徒步行军
外出侦察
默兹河之战
进军法国
勒蒙
吕尼
阿米康特
休整日
马恩河战役
撤退
圣玛丽-拉本诺瓦
二、阵地战
谢利前方的阵地战
索姆河战役
负伤
1917年埃纳河战役
1917年到1918年的阵地战
1918年的三月攻势
三、全面溃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距今已过去了100多年,但战争的阴霾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并未消散过去。想要了解战争对那一代人看法、人生的影响,战争文学是一个不错的入口。很多人或许读过或听过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或者读过捷克作家写作的诙谐的《好兵帅克》。 ...

评分

路德维希·雷恩是本书作者的笔名,也是本书主人公的名字,他的原名是阿诺尔德·维特·冯·格尔瑟瑙。提起雷恩的《战争》,人们很难不联想到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并将它们进行对比。《西线无战事》在1933年被纳粹查禁,但《战争》却没有遭受同样的命运(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战争》一书虽是小说,但不加修饰的记录方式更像是一本宝贵的历史资料。行军、宿营、吃饭、作战、负伤、救助、挨饿、恐惧等等,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让我们重新认识战争,了解战争的消极、给士兵带来的苦楚,也更让我们每个人珍惜和平的美好时光。

评分

再真实不过的一战记录,和大片无关,和主义无关,没有光荣与荣耀,只有无休无止的疲惫、恶臭、饥饿、冰冷、沉闷、死马和死人。典型的那个时代的写法,流水账一样记录,大量对话。不精炼,今天读来尤显冗长,读的时候无数次想把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丢给作者学习一下,想想海明威短篇里战场上那些普通人:突然看清战争真相掉头离开战场旋即被处死的法国士兵、战争前夜但求一醉的飞行员和坦克兵,而《战争》里这个人和那个人没有太大区别 ,无非是名字。读完回头看序,发现作者(德国人)和海明威(美国人)曾同在一个战场,没准狭路相逢过。

评分

再真实不过的一战记录,和大片无关,和主义无关,没有光荣与荣耀,只有无休无止的疲惫、恶臭、饥饿、冰冷、沉闷、死马和死人。典型的那个时代的写法,流水账一样记录,大量对话。不精炼,今天读来尤显冗长,读的时候无数次想把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丢给作者学习一下,想想海明威短篇里战场上那些普通人:突然看清战争真相掉头离开战场旋即被处死的法国士兵、战争前夜但求一醉的飞行员和坦克兵,而《战争》里这个人和那个人没有太大区别 ,无非是名字。读完回头看序,发现作者(德国人)和海明威(美国人)曾同在一个战场,没准狭路相逢过。

评分

读这书时正好在服用黛力新,所以在平淡语言里更加昏昏沉沉。荷尔蒙值较低的一部关于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

评分

文学史上总是有这种仿似映射的例子,比如我们的《红楼梦》和《金瓶梅》。路德维希 • 雷恩的《战争》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也很有些这样的味道,都是描写一战中非常惨烈的战壕战,都是描写普通士兵的日常状态。如果说《西线无战事》是一部用手持摄影机拍摄的《拯救大兵瑞恩》开场四十分钟,华丽生动,血肉横飞。那么《战争》更像是《赎罪》里那个永载电影史册的长镜头,洗练凝重,冷峻异常。雷马克留给文学史的是一部更加直接和感性的战争版《死亡笔记》,而雷恩则还原了更多的德国文学传统,我们能从《战争》中感受到一种极力的克制,一种将内心澎湃深埋的不动声色。以至于雷恩甚至模糊处理了敌方的具体描写,这很像斯蒂芬·金的《迷雾》,更像是战争本身:战争从来不仅仅是你能看到的惨烈,更是那无迹可寻却偏偏无处不在的死亡宿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