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的沦陷》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
卜正民,著名汉学家,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卜正民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代表著作有:《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明代的国家与社会》、《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等。
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这部著作,选择了抗战研究中两个不常为人关注的主题: 一是“秩序”。日本人残暴地攻占了城市,但要重建一套秩序,则需要更多的手腕。他们发现利用品德低下的通敌者并不能达成目的,于是开始与原先秩序中的“地方头面人物”打交道。是勾结?是交...
评分卜正民教授最早以自己关于明史的研究而为人所知。如果不是这本书的出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卜正民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民国史,而且还是获得关注较少的抗战早期史。《秩序的沦陷》便是这一阶段的一部重要作品。 卜正民教授在这本书中选择了五个个案,从五个不...
评分 评分《秩序的沦陷》对我来说是一本很新奇的书。我不太喜欢看有关战争的内容,买这本书是因为读了作者卜正民那本讲明朝社会的《纵乐的困惑》,亚马逊正好又推荐了这本,就买下来了。看了之后发现还挺有意思。 卜正民研读了大量原始资料,试图以此重现抗战初期江南地区五个城市中日...
评分本书讲述了在日占时期,中国社会对于日本占领政府的态度。尤其重点描述了一批处于通敌和抵抗之间的人群。 书里涉及了各种档案之类的证据,但并不只是史料的堆积,有论点,有论据。 译者自己曾经写过相似主题的文章,因此对于一些专业名字的翻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日伪政...
能在有限的史料空间和论述空间中灵活转身,卜正民带给我很讶异的一种感觉。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古代史学者,没想到写这样的书也能得心应手。事实上,这本抗战“早期史”基本就可以宣判整场战争的结局了,无论是在最崇高的道义层面,还是在最细微的金钱层面,日本的侵华战争都是一场无法自圆其说的战争,都是一场沾染了太多鲜血的战争。它的失败是注定的。
评分研究的空白之一,受到材料留存的限制,五个案例并不是非常丰满。更为遗憾的是,作者急于将整本书拔高到历史编纂学的高度,反而使其失去了更好论述更加细微的理论讨论的可能。
评分看了太久,拉拉杂杂地也暗示出这本书对我吸引力不大,只不过在习惯敦促下必须看完。研究的角度依然是中国学那种刁钻又趣味盎然的角度,只是许多结论太弱了,有不言自明的常识之感。
评分这本书真是读晚了一些。作者通过沦陷初期的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五城来剖析中国民众在面对日军来临之时的五种状态,更恰当的说法是五种不同的局面。“正史”之中常常对沦陷区和通敌者具有民族、政治、人道主义、解释合作(道德)四种批判,而这些“伤害”大众一般认知的事实,却恰恰是沦陷初期的实际情况。这纠正了一些我的认知偏差,即认为汪精卫等人是有理想的,但忽视了中下层类似维持会组织里的人的“坚守”。翻译和校对做的并不好,错别字多,一些已有出版的书名自行翻译。
评分这本书真是读晚了一些。作者通过沦陷初期的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五城来剖析中国民众在面对日军来临之时的五种状态,更恰当的说法是五种不同的局面。“正史”之中常常对沦陷区和通敌者具有民族、政治、人道主义、解释合作(道德)四种批判,而这些“伤害”大众一般认知的事实,却恰恰是沦陷初期的实际情况。这纠正了一些我的认知偏差,即认为汪精卫等人是有理想的,但忽视了中下层类似维持会组织里的人的“坚守”。翻译和校对做的并不好,错别字多,一些已有出版的书名自行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