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哲社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退休教授。1982年畢業於北大哲學係,1992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哲學係博士學位。曾擔任國際中西哲學比較學會會長、北大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外國哲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主要著作有《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海德格爾傳》《從現象學到孔夫子》《思想避難: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先秦儒傢哲學九講》《拒秦興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傢哲學》《復見天地心 ―― 儒傢再臨的蘊意與道路》等。
《尚書•堯典》有“中華文明第一典”之稱,其中蘊含著中華文明在很多意義上的源頭,既是思想哲理、精神信仰的源頭,又是生存結構、政統的源頭。在本書中,作者在解析《堯典》的敘述結構、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重點闡發文本中所蘊含的“時”與“孝”的理念,帶領讀者深入體會《堯典》所展示的中國古代乃至人類史上最為動人美好的生存境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國讀書人到後來對自傢的東西都免不掉戀母式的解讀嗎?
评分偏聽則暗。
评分“歸屬於傢庭是人的第一需要”……都不知道從哪裏吐槽瞭。全然否定新文化運動,儒傢社會主義是人類最佳的生活方式。堯到底比其他三皇四帝好在哪裏?雖然儒傢是善的,但這麼吹不怕魯迅詐屍麼……談論起顧頡剛,總有點得勢小人的感覺。
评分國學這麼自說自話是不行的……
评分同意本書對西學的批評。對理念論、樣式論太當真,說蘇格拉底——柏拉圖沒有“時”的觀念,不懂高的東西生長自低的東西,沒看到傢庭的價值,對低的、起始的東西沒有一套辯證的看法肯定是偷懶的、不公平的(雖說故意偷懶有時也很必要),但孝、五倫在柏拉圖思想中的缺失似乎是柏拉圖對起始之物的辯證認識的深度不及儒傢的鐵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