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
思想傢,文學傢,批判現實主義作傢,音樂評論傢,社會活動傢,1915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鬥爭,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傢。1866年齣生於法國中部, 1889年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史學係,從1898年開始發錶作品。1903年,羅曼·羅蘭發錶《貝多芬傳》,引起當時公眾的廣泛關注。隨後他開始撰寫古今名人傳記,宣揚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英雄主義,先後發錶《米開朗琪羅傳》《彌萊傳》 《托爾斯泰傳》 《甘地傳》等作品。他的小說代錶作有《約翰·剋利斯朵夫》和《母與子》等。1915年,為瞭錶彰“他在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及對真理的熱愛”,瑞典文學院授予羅曼·羅蘭諾貝爾文學奬。
《追尋內心的旅程:羅曼·羅蘭自傳》記錄瞭作者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和光明不懈鬥爭的一生。作為我們這個時代再也難以找到的理想主義者和英雄主義者,本書錶現齣羅曼·羅蘭的生命軌跡其實毫不遜色於他筆下眾多英雄人物。他代錶著一種真正的理想主義,在洞穿世界所有苦難和阻礙,看透人生一切荒謬與虛無之後,仍然充滿信念高歌猛進,頌揚人的精神。《追尋內心的旅程:羅曼·羅蘭自傳》是羅曼·羅蘭對於自己早年生活的迴顧,逝者的靈魂、流逝的歲月以及午夜夢迴時親人的魂魄激發瞭作者的寫作靈感。成長過程中的內心世界,作用於內心世界的周圍環境,傢庭、夥伴、人民和整個時代,一一在作者筆下再現,錶現瞭作者理解生命的努力。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罗曼罗兰对内心生活“三道灵光”——也即顿悟的描写。几年前读到这一章,他的话语犹如他书中所描写的“ 一片薄薄的阳光冲破云层透射进来”,照耀了混沌的内心世界。 三道灵光分别是: 1、费尔内的平台的美景; 2、斯宾诺莎火热的语言; ...
評分 評分这书写的比较自由,随意,对于不了解他的人可能有些不知所云。 但对于有过类似困惑,或者与约翰克力斯多夫很有共鸣的人,可能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而我是对他很感兴趣,看过《罗曼・罗兰文钞》之后,对书中颇为含蓄,意识流的所指更为清晰。对于他的喜爱者,对于想知道下蛋的...
評分那时半夜到南京,在南京火车站里,孤独一人,身边只有回家的行李,加上这本因为薄而放在外边的书。 没有人陪我,只有书。 拿起,便不能放下。 …… 至今仍不忘,那里带来的震撼,不顾半夜便到处发信息告诉同学, 这是本好书。
評分对于懂得观察的人,每一分钟只要充分运用,就能掌握过去和未来的本质。 根据爱因斯坦的说法,宇宙,犹如永恒的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如果每个人在这方面处于好意,想把那向前注视的目光调整一下,不是要向后看吗?那么,我们不如干脆转过身去,面对着它,就能看到从布满繁星...
啊,看這本的途中,十分想重溫約翰剋裏斯朵夫。備忘錄裏記著的那些摘抄,還有這本書裏他自己的講述,讓我覺得,他是廣闊,堅實的廣闊。他也說,他是被土地(而不是大海)滋養的人。愛他!
评分天馬行空…讀不來…
评分啊,看這本的途中,十分想重溫約翰剋裏斯朵夫。備忘錄裏記著的那些摘抄,還有這本書裏他自己的講述,讓我覺得,他是廣闊,堅實的廣闊。他也說,他是被土地(而不是大海)滋養的人。愛他!
评分天馬行空…讀不來…
评分沒有懂他,以後瞭解更多他的作品再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