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李庄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李庄 近代史 岱峻 史语所 好书,值得一读 社科 营造学社
发表于2025-04-09
发现李庄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想到哪写到哪,史料丰富,但有点细碎,有空看看也无妨
评分李庄,这片不到2平方公里的狭小空间,是八年抗战中的一段匆匆而过的光阴,而这片有限的时空,却对中国,对人类文明厥功至伟。
评分很平淡。补充学术史的材料,魁阁、李庄都是一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
评分l今天收到书,看了梁思成林徽因那段,很不错。
评分生之孤寂,死后哀荣。
岱峻(陈代俊),祖籍四川资阳,定居成都。1982年大学毕业,执业媒体,已退休。早年从事文学创作,20世纪末起转入民国学术研究,著有《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等。
抗战期间,中研院史语所、社会所以及中博院、同济大学、营造学社等迁到四川宜宾的李庄镇,并在那里安居六年。本书以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诸多珍稀的图片,全面叙述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等人的学问事功,更探寻了诸多不同寻常的秘辛人情。
风雨江山,衣冠南渡。川南古镇李庄,承续着同济、中研院、中博院、营造学社文化抗战的历史,为战时最具影响的人文学术中心。
一代学人,安贫乐道。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李济、梁思成、林徽因、董作宾、童第周等,焚膏继晷,薪传火播,厥功甚伟。
《发现李庄》极为有趣,我好像被带回到了以前的时光。——傅仁轨(傅斯年之子)
如此大的包涵量,写得得心应手,令我感佩,深感在材料蒐集上下了大功夫,对大师之间关系的描写也真切可亲。——李光谟(李济之子)
涉及梁林那一章,感觉写得很好,比较真切地再现了外省知识分子在李庄的生活状态和心态。——梁从诫(梁思成之子)
《发现李庄》承袭傅斯年先生倡导的动手动脚找史料的做法,不少照片和文字材料的披露具有唯一性。岱峻对所写的“那时的先生”充满尊敬之情,却不以仰视造神的态度,而是运用急徐适度的叙述方式、褒贬得体的诚实文字,绝不为他所尊敬的人曲为回护。——作家冉云飞
九一八事件后,以中研院最高学术机构为主的学术团体,以“所”为建制,陆续迁徙。抗战期间,外省籍人士迁川七百余万,就李庄,最盛时达一万两千人,就人口而言决不在多,却有着海内外各领域之精英者云集。那时候的李庄大大小的宫观庙宇,会馆祠堂,乃至民家小院,四散分布着中...
评分书生误国,读书无用,书呆子……这些用在读书人身上的标签我们耳熟能详。确实,读圣贤之书并不能创造产值,也并不能对GDP增长贡献什么。但是读过《发现李庄》之后,所有这些都是显得这么的渺小,如此的不堪。 难以想象,在那样的岁月和年代,在那样的时局和时事之下,有...
评分多么感怀的一幅图景;一群逃难于此的中国最优秀学者化作传说的一部分: “有一回,傅斯年说学乐殿有两块田的早谷子黄了,是他听麻雀说的。第二天,我们去学乐殿,果然看见有两块谷田,麻雀多得很。傅斯年抓年轻学人下棋: 不过借棋定神,心有别属。因而常常高举棋子而迟迟不落...
评分文/吴情 说到中国有名的“村”,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到三个“村”,小岗村、华西村、中关村。虽都带有一个“村”字,但显然,由于历史原因,规模和地位并不相同。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百余来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开启了中国“文革”后对内改革的历史新篇章。华西村,...
评分书生误国,读书无用,书呆子……这些用在读书人身上的标签我们耳熟能详。确实,读圣贤之书并不能创造产值,也并不能对GDP增长贡献什么。但是读过《发现李庄》之后,所有这些都是显得这么的渺小,如此的不堪。 难以想象,在那样的岁月和年代,在那样的时局和时事之下,有...
发现李庄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