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黄仁宇 历史 明史 财政 经济史 经济 历史学 中国历史
发表于2025-03-30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仍旧是粗略翻过,财政史不好研究、不好写、也不好看。研究和架构的思路值得思考学习,不做明史,里面有些东西并不确定,看的不细也没仔细研究具体的论证和分析,还是留待未来有闲有兴趣……
评分相比于《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本书缺少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但却也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书。 黄老一贯地强调明朝这个王朝高度的集权性,但在行政技术上却又无法很好地管理它下辖的一切,而财政就是这其中的很突出的一个方面。 相比于其他王朝,明朝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财政体系,实际支付的银本位也长期没有获得合法地位。 税率不高,以至于国家无法有效支付官吏的薪资,官吏也通过各种方式层层剥削百姓,形成了虽然税率低,人民却越来越贫困的事实。 好不容易出来的改革者张居正,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影响力也是昙花一现,未能触及根本,结果在他死后被清算。而且还造成了朝政官员的分裂。 内容庞杂翔实,既是本书的优点,因为其真实可信,细节详尽,却也导致了本书略显枯燥的缺点。
评分非通俗读物,想来要完成这样一本书需要多少文献典籍的查阅和扎实的财务功底,要想读通估计还要再读几遍
评分看不懂,耻辱放弃此书。
评分历时一周看完 简直太枯燥了…名词解释就查到吐血 很多都查不到。明朝税收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结构 部门之间财权事权不明晰 皇帝私人收入与国家收入很难说清 地方税收调整灵活性较强 “洪武型”模式使财政管理缺乏应有的效率 这也是明朝一大特点 但另一方面 这也使地方起义无法建立一个稳固的财政基地。不得不佩服作者运用史料的能力 上千种地方志运用不下百种 枯燥的数据背后是帝国不断改革或利益集团维护自身利益所做的种种努力 财税制度也最易反应一个国家的强弱与否!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能说明问题的书才是最值得一读的。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至少明白了三个逻辑上容易出错的思维。 一是作者论述的“低税政策问题”。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王朝之所以破灭,是在于过高的税收政策,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范围,随着矛盾的积累达到质变爆发了...
评分干货满满。好专业。感觉只看懂了50%,需要二刷三刷,自然也没什么可置喙的。没有想到明朝的经济这么羸弱。本来我还以为明朝经济很发达来着,现在看来,明朝就只剩文化发达了。看完这本书,明白为什么说清朝是历史的倒退了,因为他全盘接受了明朝的制度,只有小小的修改。而在明...
评分浅析明朝的货币制度与税收 摘要 本文建立在黄仁宇的宏历史观和其著作《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通过了解明朝表象下低税收的制度,浅析明朝的货币制度和税收,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现代会计技术和银行的手段下如何进行税收和财政管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数字管理和...
评分《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呈现出一个,开国顶层经济制度的劣质,是影响深远的。而作为国家总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的高度决定了这个王朝从始到终的命运多舛。一把手,事必躬亲,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个三流企业家的行为。既过度劳累自己,又锻炼不了下属部众,而且让一...
评分在书中,给我最大启迪的就是黄仁宇先生在对比东西方两种文明进程演化时的思考。也正是在这种讲解下,我也确实体会到了一些差异。平心而论,对于只是勉强地将其读完的我来说,实在是难有精力和心思提出什么像样的结论,换句话说经过了细枝末节上的纠缠后,我反倒觉得作出...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