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 黄仁宇
出品人:
页数:479
译者:
出版时间:2015-8
价格:5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3749
丛书系列:黄仁宇作品系列(精装)
图书标签:
  • 黄仁宇 
  • 历史 
  • 明史 
  • 财政 
  • 经济史 
  • 经济 
  • 历史学 
  • 中国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书中,给我最大启迪的就是黄仁宇先生在对比东西方两种文明进程演化时的思考。也正是在这种讲解下,我也确实体会到了一些差异。平心而论,对于只是勉强地将其读完的我来说,实在是难有精力和心思提出什么像样的结论,换句话说经过了细枝末节上的纠缠后,我反倒觉得作出...  

评分

第一章 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 明代的统治者考虑到发展这些先进的经济部门只会扩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反过来会威胁到帝国的政治统一。 这种为了短期的政治目标而牺牲长期的经济发展在现代历史学家看起来是荒谬可笑的。 明朝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好像一条注入沼泽的河流,它有无数...  

评分

无财政制度可言:十六世纪明代可以说没有财政制度可言,仅仅只有效率低下的管理而已,有明一代甚至没有出现过一个改革派的人物,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始终无比忠诚地遵守着明太祖在开国之初定下的那一套强制对全国的财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制度,这种过分简化的危险毫无疑问无法适应...

评分

能说明问题的书才是最值得一读的。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至少明白了三个逻辑上容易出错的思维。 一是作者论述的“低税政策问题”。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王朝之所以破灭,是在于过高的税收政策,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范围,随着矛盾的积累达到质变爆发了...  

评分

民粹主义造就的皇汉思想以及对满清“异族”统治导致落后的强烈不满,使得明朝在近些年越来越火,人们可以从南京城墙、明孝陵的气势、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型一窥朱明王朝的风采,但不可否认,正是在明朝,思想界意识形态的困境,使得这条大船始终行驶不出“历史的三峡”(唐德刚...  

用户评价

评分

许多名词没有给出解释,只能囫囵读个大概。用作者于书中的一段话概括如下:明朝力图在一个广大的帝国内强制推行其野心勃勃的中央集权的财政制度,这种做法超出达到这种程度的技术水平。这种技术水平包括实际的技术手段和专门的经济知识。表现为交通运输、信息交流以及其他服务性事业,货币和银行规则,会计统计和数据保存的技巧,甚至官员的心态。

评分

大而不变是明代财政制度的特点,也是明亡的原因之一。

评分

仍旧是粗略翻过,财政史不好研究、不好写、也不好看。研究和架构的思路值得思考学习,不做明史,里面有些东西并不确定,看的不细也没仔细研究具体的论证和分析,还是留待未来有闲有兴趣……

评分

作为从小受马列主义教育所形成的历史观的人来说,本书打开了不同角度观察历史的大门,才知道自己以前的历史观的偏颇与浅薄。将一个国家的兴衰,简单的归于腐败、封建思想或者道德的沦丧,都是片面而不负责任的。这本书能让你开始怀着更谦虚和多维的角度去观察历史问题,带来客观的思考模式。

评分

这不是通俗历史读物,必须先了解很多名词才能读懂。几乎把明朝财政制度批得一无是处。也许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研究环境有关系。另外,参考文献格式相当地不规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