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希腊裔作家,1960年4月13日出生于美国底特律。
祖父母是从小亚细亚来的希腊移民。曾就读于美国著名私立大学布朗大学,并于198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英语及创作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发表了首部长篇《处女自杀》,这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介绍了密执安州格罗斯角上五个神秘姐妹以及那些命运被她们永远改变的男孩子们的故事。书一上市就好评如潮,成为畅销书,荣获1993年怀汀奖以及同年美国艺术协会年度风云书,并由著名导演科波拉之女索菲娅•科波拉搬上银幕。《中性》(Middlesex)出版于2002年,是他用九年时间创作的第二本小说,获得了2003年度普利策文学奖。作者以遗传学理论为基础,故事开始是女身最终变成男身的叙述者讲述了一个希腊裔家族历史遭遇的传奇故事。这位雌雄同体的叙事者也象征了美国移民身份的无奈。此书获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书评》、《旧金山纪事报》、博得书店、邦诺书店,以及亚马逊网络书店评选的2002年的十佳好书;并荣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纪事报》畅销书榜。迄今已荣获诸多奖项,包括2003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2003年德国魏尔特文学奖、2003年美国学会大使图书奖、2004年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文学奖、古根汉姆研究基金会奖、美国国家基金艺术奖、怀汀写作奖、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亨利•D•伍尔塞尔奖。
《婚变》讲述以专出作家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布朗大学三位文科生毕业前后所经历的波折与迷惘。“婚姻情节线”是英语专业的马德琳的论文主题,她在论文中阐述婚姻情节对传统小说的重要意义,现实中她也陷入婚恋困境。马德琳与才智过人的伦纳德尽管出身与个性截然不同,但依然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校园情侣,不料伦纳德由于家族遗传及破损的童年而患上躁狂抑郁症,二人感情蒙上阴影。爱上患有精神疾病的伦纳德令她既痛苦又割舍不下,甚至一度为此放弃对未来的思考和努力。马德琳在父母羽翼下长大,不可能像叛逆的姐姐那样事事出格,但耳濡目染六七十年代女权运动氛围,其内心渴望独立。她原想摆脱父母管束毕业后与恋人生活,可伦纳德的疾病使她无法拒绝父母帮助。另一方面,马德琳的学术之路同样迷雾重重。在八十年代初流行解构与符号的美国大学校园,她不合时宜地酷爱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她曾试图赶潮流选修一门符号学课,却总是被言必称罗兰•巴特、德里达的同学驳得哑口无言,也没能从教授那里学到这门“显学”的精要。身处以父母为主导的家庭之中、以男友为主导的恋情之中、以流行理论为主导的学术圈之中,马德琳的自我又在何方?★此书犹如一幅感人至深的油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二十世纪一个美国家庭的一段不同寻常的婚姻。——《纽约时报》评论家角谷美智子
★一次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功!此书无疑证明了尤金尼德斯是最伟大的美国作家。
——《洛杉矶时报》评论家杰夫•特伦廷
★是一出有关新奇、有关想象力、有关爱的美国式的绝妙好戏。
——《纽约时报书评》劳拉•米勒
★一部史诗!《婚变》是一次想象的盛宴,其细腻温和的笔触令人印象深刻。
——《人物》
★底特律终于有代表自己的伟大小说了。都柏林因为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闻名……底特律也因在此土生土长的尤金尼德斯的《中性》而闻名。。
——《底特律自由新闻报》玛塔•萨里基
此书评为补记,重读会重写、添加 2018.1.1 看到一些评论国内和国外的,说这本书只有非常闲的没事时候看,还有说对女主角塑造不细腻,啰嗦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太多,说作者卖弄学术……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真的是一本让我沉浸其中的小说,上面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有种什么魔力...
评分此书评为补记,重读会重写、添加 2018.1.1 看到一些评论国内和国外的,说这本书只有非常闲的没事时候看,还有说对女主角塑造不细腻,啰嗦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太多,说作者卖弄学术……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真的是一本让我沉浸其中的小说,上面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有种什么魔力...
评分按时间顺序读过了《The Virgin Suicides》《Middlesex》《The Marriage Plot》三部尤金尼德斯的长篇小说,按我个人的喜好排序就是《The Virgin Suicides》>《The Marriage Plot》>《Middlesex》备受好评的中性我对其却最没啥感情,果然喜欢和好是不能硬生生地挂钩的。 不得不...
评分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现代,为什么还会有人学文学? 2003年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杰弗里·尤金尼德斯在他的最新力作《婚变》中,不无讽刺地回答: “大部分人都只是被动选了这个专业。因为他们左脑不够发达读不成理科,因为历史太枯燥,哲学太艰涩,地质学太局限于石油开采,数学太...
评分今年关于读书的计划,是把100本的配额种,挪一些到长篇小说中,那么少看一些互联网方法论,设计知识和工作方法。空余时间久这么多,而这样的取舍完全值得。 去年底看完了《斯通纳》,那种对人生的高度自省态度,很震撼。接着看评论,说《斯通纳》和《源泉》很像,讲的都是“固...
1. 作者和译者我都很喜欢,语言准确到位,直击要害。以美国大学生活为题材的非常棒的小说。不过,为什么鲜有描写理科生生活的小说?为什么找不到一本有代表性的写中国大学生活的小说?2. 每次都是随机选小说,但每次读完都发现正在读的小说很好地巩固了之前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储备:基督教->托尔斯泰->甘地、东方宗教、符号学......这种“啊这个我懂”的时刻妙不可言。以及比喻人类困境的俄罗斯寓言故事很贴切,我抓住树枝的方式是什么?哪些又是我即将掉下去前最甜的蜂蜜3. 每次读完长篇小说都有一种被掏空的无力感,一种我代替书中人物走完了漫长岁月的沧桑感……不止是长篇小说作家需要锻炼以保持体力去创作,读者也很需要保持体力和专注度去阅读了……
评分非常喜欢这个结尾。米切尔给两人都指了一条更好的路,而他应该也是三个人里唯一有能力这么做的。有能力的人做了好的选择,作者真是好心肠。马德琳是被情绪驾驭的那种姑娘,会把《恋人絮语》虔诚地当做指导手册(巴黎玛德琳那章写得极动人);伦纳德虽会问出“‘XX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本身究竟有什么意义?”,意即,他明白阐释只停留在解构这一步毫无意义,但被疾病拖累的他要摆脱自身困境已经足够艰难(读到离婚那段,天上刚好炸了个惊雷,很巧……)。只有米切尔,一开始就意识到“教育将他引向生活”,而我们要找出“抓住树枝的方式”。整本书阅读体验极好,一气呵成,简直怀疑作者是不是也在躁郁症般亢奋状态下写完的。有点回到大学时代读《失聪宣判》那种感觉。
评分三个学霸的相爱相杀。对躁郁症患者的描写深入人心。我开始后悔在平常心态下读了《恋人絮语》。应该恋爱失恋时候读的。所有对你说不出口没有完成的爱,都自己背负。“这是一个文学问题。”含泪五百星推荐。年度掉书袋书籍产生。
评分和上书页,掩面而泣。为最后米切尔终于发现真相而感到宽慰。女性很容易在婚姻中变成圣母,最近发现的事实,会因为身体和男性魅力而变得不理性,马迪就是典型,在这样的虐恋中仍旧不放弃,想拯救伦。相比较,智力和灵魂的冲撞在两个男性身上更加方法,马迪显得被动而弱小。总体而言,小说好看程度满分,结局也结的好,对过去的致敬,婚姻爱情的现代性终究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了。
评分三个学霸的相爱相杀。对躁郁症患者的描写深入人心。我开始后悔在平常心态下读了《恋人絮语》。应该恋爱失恋时候读的。所有对你说不出口没有完成的爱,都自己背负。“这是一个文学问题。”含泪五百星推荐。年度掉书袋书籍产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