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中红,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媒介青年文化研究、广告文化研究、品牌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江苏省优势学科子项目“新媒体艺术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托项目“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等。主编“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7种)、系列出版物《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年、2013年、2014年3种),出版专著《被广告的女性——女性形象传播的权力话语研究》《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与陈霖合著《网络那些词儿》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外国社会科学》《青年研究》《现代传播》《外国文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陈霖,笔名林舟,安徽宣城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文学与文化批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与1990年代中国文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传播的变迁”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国际新闻界》《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生命的摆渡》《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迷族:被神召唤的尘粒》《事实的魔方》等。

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中红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9-1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24081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研究 
  • 亚文化 
  • 媒介研究 
  • 青年亚文化 
  • 社会学 
  • 互联网 
  • 马中红 
  • 文化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系统梳理了青年亚文化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勾勒了互联网新媒介影响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类型版图,在借鉴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解读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时,超越仪式抵抗、风格、收编与反收编等关键词,将当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实践纳入到新媒介空间、新技术发展、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结构中加以考察,揭示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消费社会商业逻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提出并阐释了青年亚文化一系列新的文化表征,包括生活方式、新部落、场景、混杂、娱乐、媒介消费性生产、文化资本等,强调青年亚文化对于社会主导文化的参与、激活、修补以及创造的价值。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青年亚文化指的是青年群体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文化实践。马中红和陈霖在《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中系统梳理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历程,并认为对新媒介的稔熟和依赖是其区别于主...

评分

青年亚文化指的是青年群体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文化实践。马中红和陈霖在《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中系统梳理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历程,并认为对新媒介的稔熟和依赖是其区别于主...

评分

青年亚文化指的是青年群体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文化实践。马中红和陈霖在《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中系统梳理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历程,并认为对新媒介的稔熟和依赖是其区别于主...

评分

青年亚文化指的是青年群体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文化实践。马中红和陈霖在《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中系统梳理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历程,并认为对新媒介的稔熟和依赖是其区别于主...

评分

青年亚文化指的是青年群体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文化实践。马中红和陈霖在《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中系统梳理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历程,并认为对新媒介的稔熟和依赖是其区别于主...

用户评价

评分

没有分析框架这一点是挺要亲命的。我喜欢对比中国美国的《绯闻女孩》粉丝那一节,基本上就是我对中国的少年人想吐槽的,有强烈的阶层意识,却没有丝毫社会公正的观念。十六七岁的年纪,消费着全世界的文化产品,却可以固守着僵尸一样的封建观念,将“门当户对”奉为金科玉律,甚至仇视所有试图打破阶层禁锢的努力。畸形的土地上开着畸形的花,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评分

没有分析框架这一点是挺要亲命的。我喜欢对比中国美国的《绯闻女孩》粉丝那一节,基本上就是我对中国的少年人想吐槽的,有强烈的阶层意识,却没有丝毫社会公正的观念。十六七岁的年纪,消费着全世界的文化产品,却可以固守着僵尸一样的封建观念,将“门当户对”奉为金科玉律,甚至仇视所有试图打破阶层禁锢的努力。畸形的土地上开着畸形的花,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评分

不需要那么多现象,现象总是转瞬即逝的,就像后记不需要那么多人名。

评分

本书唯一亮点,在于厘清亚文化从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再到后亚文化理论的研究脉络,特别是把19世纪前西方文化作品中的诸如流浪汉小说之类社会现象文本也囊括了进来。对于当下国内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只是简单的罗列,甚至没能提出一个切实可用的分析框架。

评分

隔了一年才拔草。。理论梳理部分还挺有用,个案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