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疆锋,男,1973年7月出生,文艺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青年文化和大众文化研究,合作编译《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亚文化读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英美亚文化理论及实践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二批特别资助项目“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世界城市视野下的北京青年文化建设”。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青年研究》等刊物上等发表论文30余篇,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胡疆锋
出品人:
页数:295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2-1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119280
丛书系列: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
图书标签:
  • 亚文化 
  • 文化研究 
  • 社会学 
  • 青年文化 
  • 文化 
  • 文化研究&文化史 
  • 学术 
  • 青年研究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是国内研究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第一本专著。

伯明翰学派是文化研究的策源地,也是迄今为止对亚文化理论影响最大的学派。《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尝试考察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由此揭示其作为亚文化理论资源和文化研究路径的价值和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文化语境分析及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展开论述,宏观考察了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出场语境,微观探讨了伯明翰学派关于亚文化风格的构成、产生原因、抵抗意义、收编方式和美学评价的基本观点,概括出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特点和价值。《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对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研究,能够为国内的亚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和必要的借鉴。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原来这个博士论文的作者就是翻译the meaning of style的魂淡!(作者你不要上豆瓣啊哼。

评分

亚文化,越轨的社会学现象,根据关键词解读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风格,基于拼贴和符号意义抵抗 反对,因抵抗文化霸权和阶级固化而生 噪音,特有的美学意味 收编,最终结局,收编的基础是亚文化本身作为大众文化、娱乐工业和商品消费的怪胎产物。 从以小见大的视角切入讨论的遗憾就是很难建立起高屋建瓴的理论,也很少涉及收编后的亚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异化作用讨论

评分

整理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这一份工作不简单,更重要的是把一座座丰碑擦亮的工作(或者也可以说是为CCCS亚文化研究辩护与招魂)并非谁都愿意做(毕竟许多人更执着于“创新”与“运用”),也绝非谁都能做好。胡博士做了一个值得嘉奖的有益尝试,尽管书中精彩之处多是CCCS诸位自己的成果(例如令人叹服的足球流氓的分析)。有一疑:50s起的亚文化被坚持定义为工人阶级的青年亚文化,难道资产阶级的青年没有“亚”文化?青年亚文化与青年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或者,“中产阶级的孩子们”是如何参与文化霸权争夺战的?在当今阶级事实被尽力掩盖的时代,考虑到青年群体代际融合似乎优于阶级隔阂的情况下,青年亚/文化是如何继续生成的?阶级在青年群体直接重要吗?

评分

“任何容不下亚文化的社会、不能吸收亚文化的社会是“脆弱、僵硬和迟钝的”

评分

这篇博士论文写得太好了,思路清晰,逻辑连贯。对仪式、抵抗、收编、风格等概念傻傻分不清楚?通过这本书来对伯明翰学派祛魅吧!五星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