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

当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齐小林,男,1977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共革命史、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

出版者: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齐小林
出品人:
页数:458
译者:
出版时间:2015-6-1
价格:CNY 4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009457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史 
  • 党史 
  • 农民 
  • 军事 
  • 社会史 
  • 政治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抗日战争和随后而来的国共内战从未远离我们。对于这两场战争,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它宏大的一面。然而,战争终究是由普通人承担的,对于战争中的普通人我们却知之甚少。《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以实证的方法研究这两场战争中一个很小的截面,即中共领导下的华北农民是如何走向战场的,以及他们走向战场之后面临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人面对战争时的痛苦和挣扎,也可以看到传统、乡村、革命和战争如何在普通人身上交错。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读这本书的时候反复在心里假设如果我是当时根据地的一个壮丁,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往往结论都是:什么选择都很苦。。。 当兵的风险和痛苦显而易见,以我的体会,最害怕的是战死或残疾,这在武器落后的中共军队是机率很高的事,家里有人当兵的邻居随时都能很清晰的提示你...

评分

读这本书的时候反复在心里假设如果我是当时根据地的一个壮丁,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往往结论都是:什么选择都很苦。。。 当兵的风险和痛苦显而易见,以我的体会,最害怕的是战死或残疾,这在武器落后的中共军队是机率很高的事,家里有人当兵的邻居随时都能很清晰的提示你...

评分

读这本书的时候反复在心里假设如果我是当时根据地的一个壮丁,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往往结论都是:什么选择都很苦。。。 当兵的风险和痛苦显而易见,以我的体会,最害怕的是战死或残疾,这在武器落后的中共军队是机率很高的事,家里有人当兵的邻居随时都能很清晰的提示你...

评分

读这本书的时候反复在心里假设如果我是当时根据地的一个壮丁,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往往结论都是:什么选择都很苦。。。 当兵的风险和痛苦显而易见,以我的体会,最害怕的是战死或残疾,这在武器落后的中共军队是机率很高的事,家里有人当兵的邻居随时都能很清晰的提示你...

评分

读这本书的时候反复在心里假设如果我是当时根据地的一个壮丁,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往往结论都是:什么选择都很苦。。。 当兵的风险和痛苦显而易见,以我的体会,最害怕的是战死或残疾,这在武器落后的中共军队是机率很高的事,家里有人当兵的邻居随时都能很清晰的提示你...

用户评价

评分

超五星推荐,史料翔实,内容丰富且高度原创,相关研究包括英文文献貌似还无出其右者。

评分

革命有前途,当兵没前途。对生的渴望是人的本性,无论时局如何动荡,在“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农村,对走向战场是心存畏惧和悸动的。即使土地改革之后,农民仍然未能如愿参军,历史的复杂性在农村基层政权动员参军显露无疑。本书以扎实的档案史料作支撑,用清晰的脉络进行梳理,立体建构了基层政权和农民间围绕参军的“博弈互动”历程,并对乡村伦理,行政方式等侧面进行了高度还原,微观宏观交之于此,见微知著,足见人性。同时深为赞同作者文中所言,中共动员参军问题如此之多为何却还能胜利?其实“有问题”与“失败”并无必然因果联系,只有当我们开始脱离了“正确的叙事逻辑”,才能发掘出真实的历史。每一个生命值得尊重,每一个牺牲都值得怀念,光阴荏苒,散落飘零无所依的故事总会有人去书写,齐老师这份坚守和记录弥足珍贵。

评分

实证书籍,资料本身的意义大过结论,书中最强调的是征兵工作一直到内战胜利都存在诸多甚至严重的问题。第七章第三节非常精彩。与其说此书是爆黑材料,不如说征兵工作是实现从农民到士兵的职业转变,完成思想、生活习惯上的转换是其中的关键,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物质保障,组织、教育、培训工作的细致深入尤为重要。开篇提出两个与通常结论不同的观点非常喜欢。我很佩服齐小林在第五章最后对各种过往观点的质疑,其提出的征兵动员有效性的根本在于基层政权运作的有效性,这点颇有见地,另外建屏县的动员报告里面我们也看得到这点。但晋察冀解放区从之前的募兵制到1943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展示了征兵动员的另一个侧面,日本封锁扫荡强大压力之下强制兵役制也成为根据地兵员的选择,另外抗战时国共双方不同的作战方式也是征兵制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评分

非常质朴的历史实证主义写法,爬梳整理的基本功了得,提供了丰富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细节,仅此便可启发人重新设想革命的复杂性,所述动员机制、社会规则甚至还可触发对传统中国及现代治理的社会学思考。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学术范式可说相当陈旧,几乎完全拒绝理论渗透(引用的论著观点基本只是点缀而非有机组成部分),教材编写式的平板叙事——概言之,如果不是这个选题足够好,产出的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此外,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尽管宣称要去理解农民的心理,但实际上却无形中认同管理者的视角,与《弱者的武器》那种著作中的批判性很不一样。

评分

主要是總結歸納,但是材料非常精彩。參考了《弱者的武器》。“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历史表面的喧嚣与激荡,去透视散落在历史进程中的尘埃,我们会发现,社会深层规则、民众固有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共革命的进程和面貌,也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和面貌。” ps.對照章節標題,本書內容似乎和作者博論《中共士兵、革命政权与华北乡村:1937—1949》一致。鏈接: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148996746&uk=2466776852&fid=104044244620313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