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在中国

苏联专家在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志华 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沈志华
出品人:
页数:384
译者:
出版时间:2015-5-1
价格:CNY 6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3847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沈志华 
  • 冷战 
  • 中国 
  • 共和国史 
  • 苏俄 
  • 国际关系 
  • 政治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940年代末,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和各方面的技术专家纷纷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道纸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

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学术性著作。

自出版后,反响颇佳,俄罗斯、美国等正在翻译英文、俄文版,足见其影响。此次第三次再版,作者补齐疏漏,内容更完善。

作者长期研究中苏关系史,为该领域权威学者,不乏知名代表作。

曾主编《中苏关系史纲》《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史纲》获教育部学术著作一等奖,《一个大国》被中宣部列为党员干部推荐书目。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学术界第一部较为全面研究苏联专家的学术性著作,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独特的历史。讲的主要是1940年代末,成千上万的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和各方面的技术专家纷纷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  

评分

1950至1960年代,中苏同盟曾短暂存在过,也正是在这时苏联对新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派遣大量专家和顾问来华帮助建设功不可没。由此,新中国开始全面复制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苏联模式。尽管两党后来“反目”,蜜月期没持续多久就结束了,这种合作仅仅维持到...  

评分

沈志华的书向来以档案丰富著称,这本书也不例外,收集了很多能收集到的档案,内容很充实,作为市面上唯一的关于苏联在华专家的书,也比较难得,但书的装帧实在太差了,09年再版的书,感觉和九十年代出版的差不多,实在让人不爽。整本书紧紧围绕苏联援华专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描...  

评分

已经第三版了,书的质量还用说? 老照片的封面设计显得十分凝重,那个时期,确实也是凝重的。作者权威,虽然没做过苏联方面的研究,但沈老师的名字如雷贯耳。 说说内容,主要深入分析了1948~1960年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历史。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研究的,但格外关注了民间交流。同...  

评分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要么是维护团结统一,不顾他人(或放弃自己)的主权和利益;要么是以主权和平等原则遭到破坏为由,断绝相互之间的一切往来。不是不分你我的朋友,就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两国相好——大家以兄弟相称,高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掩盖了一切分歧和矛盾。...

用户评价

评分

m ao和赫鲁晓夫真是一对很不错的相声搭档,要求减少苏联专家派遣时的语气,如同中国是在为苏联人解决就业问题……

评分

#亚马逊#54.40元,已购。读过2003年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07177/)的pdf,这两天重温了一遍,新版没什么增补内容。

评分

顾问专家的作用的影响分析不深,以高层决策和外交分析为主。实际的帮助效果和矛盾产生的原因没有清楚地讲,只是点过,整体比较模糊

评分

斯大林时期,苏联援华主要出于经济目的,因此在派遣专家条件设置层层限定而显得斤斤计较,但中国仍是最大受益国,苏专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是全方位的,甚至一五计划二五计划都有重要贡献,尽管也有些失误(如京城规划,军事顾问的教条)。苏大规模经济援助中国始于赫鲁晓夫时期,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沈公认为赫鲁晓夫全面撤退专家是愚蠢的行为,也是中苏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但这一次过程中仍能看到许多人性的感情所在,许多苏专家对中国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帮助,中国人的热心也使他们受到感动,甚至在这些专家被迫回国后也从不发表反中言论。本书沈公有一个极大的关怀,那就是讨论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结构性缺陷——主权观念不明平等意识不清晰,此点不仅适用于中苏,也适用于解释中朝、中越关系的变化,兄弟阋墙甚于仇敌。

评分

写了一篇书评,显示需要审核。我先预设不能通过,这里做个记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