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贤治,日裔美国人,出柜同性恋者,现任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授。曾就读于哈佛(本科,1991)、牛津(硕士,1993)和耶鲁大学(法学博士,1996)。曾就职于耶鲁法学院(1998-2008),并担任副院长(2005-2006)。除了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还在《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开有专栏;常参与知名电台和电视节目。
《掩饰》是作者第一本书,融合了有力的法律论证和诚恳的自我剖析。该书于2007年获得了由PublishingTriangle颁发的RandyShilts奖,被誉为年度著名同性恋非小说类书籍。
该书结合个人经历和学术观察,作者提出,社会对待同性恋者往往有三个阶段的态度:首先把它当成病,予以治疗;随后,社会不再强迫这个群体改变自己,前提是他们必须在很多场合冒充成“正常”的异性恋;如今,这个群体不再被矫正,很多时候也不需要伪装,但社会仍然要求他们淡化自己的某些特质,保持低调,作者称其为“掩饰”。事实上,每个人都因种种顾虑,需要在不同场合掩饰自己。作者以有色人种和女人为例,进一步说明了掩饰如何阻碍我们充分实现公民权利。最后,作者并提倡一种跳出身份政治的新民权范式,让每个人都能更真实地做自己。
差不多是知道这本书有卖后的第一时间立马入手,而且不得不说,真的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作者吉野贤治用自己的故事结合法学理论勾画出同性恋在美国的三个阶段:矫正、冒充和掩饰,而后开始从对同性恋要求“掩饰”之后,拓展到美国的“熔炉”文化的同化对种族、性别的“掩饰”...
评分1、对同性恋群体的矫正、冒充再到掩饰,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伴随个人内省式的阐释,逐步将读者带入共同的心灵深处,去面对、思考、反省直到觉醒。由自身同性恋的困惑走到对同性恋群体的认识,进而对亚裔等种族和性别掩饰现象的揭示,到最后认识到法律在对抗不自由现象的局...
评分1、对同性恋群体的矫正、冒充再到掩饰,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伴随个人内省式的阐释,逐步将读者带入共同的心灵深处,去面对、思考、反省直到觉醒。由自身同性恋的困惑走到对同性恋群体的认识,进而对亚裔等种族和性别掩饰现象的揭示,到最后认识到法律在对抗不自由现象的局...
评分此评来源于我的知乎回答 最近拜读了吉野贤治的《掩饰》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解答了我心里很多的困惑,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天生斜眼,两只眼睛不对称,从认识这位同学起,我都”小心”的对待,和她说话时我会避免长时间与她对视,因为我怕我的”注视”会让...
评分一开始就被作者的文笔深深吸引。或许归功于他在大学时期用“诗集”代替论文的方式,或许是他本身对于诗歌、文学的热爱,再加上“法律语言紧张的愉悦感”,让本书的语言十分流畅,比喻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本书具体讲到了同性恋的掩饰、种族掩饰和性别掩饰这三种。...
对“普遍人性”的追求曾对个性和差异造成压制,因而有了身份政治下以“解放”为名的对差异身份的定义,但同样的,身份概念的本质化依旧会压抑主体,有了这两重波折,新民权倡导的“人权”或许可以被看作是微观叙事下对“普遍人性”的召回,落脚点不再是以“普遍”的名义对个体进行规训与制造,而是以同理和同情为前提,在微观的个体间对话过程中,寻求一种“毋生分别心”的默契和包容,在这一向度上,有可能达成民权运动所追求的平等和自主。
评分个人经历与同志运动历史相结合叙述,指出了社会主流同化的三种模式:矫正、冒充及掩饰,并且扩展到所有群体的平权运动讨论以及新民权运动形式的提出。非常棒,只是看得太晚。
评分一群没读完书的人的读书会,主要在品味前言的剜酸、以掩饰为话题唠嗑。米国法律都进步到学者开始讨论保护个体张扬个性不被强迫掩饰真我的议题了吗?没有人需要假装主流,非主流才是主流。大家可以奇装异服五颜六色地去上学工作去了!这是真的吗?
评分Bravo! 夹叙夹议,讲到自己的故事时尤其动情。很有用处的是对美国社会对同性恋态度从“矫正”到“冒充”到“掩饰”的非完全线性转变的梳理。“出柜”概念扩充到其他少数族裔甚至是所有人的尝试深得我心,可惜的是这一点没有深挖。如果要有什么批评的话,最后从“平等”取向的平权到“自由”取向的范式转换有点太...轻巧?首先身份政治之重要,真的很难割舍。其次是如此论之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静止的“真我”有待自己去发现,将这一过程通通归结为对真诚的要求,理想化的同时也算是一种对个人的禁锢吧。
评分对“普遍人性”的追求曾对个性和差异造成压制,因而有了身份政治下以“解放”为名的对差异身份的定义,但同样的,身份概念的本质化依旧会压抑主体,有了这两重波折,新民权倡导的“人权”或许可以被看作是微观叙事下对“普遍人性”的召回,落脚点不再是以“普遍”的名义对个体进行规训与制造,而是以同理和同情为前提,在微观的个体间对话过程中,寻求一种“毋生分别心”的默契和包容,在这一向度上,有可能达成民权运动所追求的平等和自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