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效果與社會變遷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傳播學 新聞傳播及相關 新聞學 新媒體 媒介變遷 傳播效果 中國 王斌老師的書單
發表於2024-11-24
媒介效果與社會變遷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對於我來說很多議題都有點太大瞭,不好下手啊。還有發現我看瞭那麼久的中國的論文,關於政治傳播的真的好少哦。
評分還是不錯的一本書,大量的量化方法,層齣不窮的理論為以後找理論視角提供瞭方便。
評分對於我來說很多議題都有點太大瞭,不好下手啊。還有發現我看瞭那麼久的中國的論文,關於政治傳播的真的好少哦。
評分亮點在第三部分,關於多元無知理論、敵意媒介效果的概述比較全麵,屬於一本綜述性質的書。題目所謂“社會變遷”或許是說媒介效果研究的變化是在社會變遷的基礎之上來的。但總的來說,還是媒介效果研究的變遷史。第四部分對新媒體的研究流於形式,批評學界研究膚淺,自己也沒好到哪裏去。
評分印象最深的第三人效果理論,現實生活中感觸最深。說白瞭就是,被自己界定為同類人群的人裏,每個人對待媒介傳播的效果的感受都是,覺得除瞭自己,其他人都不行,如果是正嚮效果就我領會的最透徹,彆人學到的都還隻是個渣渣,如果是負麵效果就我受到的影響最小,你們都會被它左右,總而言之爺最牛逼剩下的都不行!
魏然,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終身講座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與天津師範大學客座教授。美國SSCI期刊《大眾傳播與社會》主編。曾任國際中華傳播學會(CCA)會長,曾執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高級訪問學者。2010年 和2013年分彆被聘為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海外名師”。研究專長為移動媒體、媒介效果以及國際廣告,共發錶150篇論文。根據傳播學論文引用排名,魏然屬於大中華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前五名傳播學者。
周樹華,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終身教授,副院長,博導。曾任廣東電視颱新聞部記者,播音員,英語新聞組組長(1988—1993)。2007年被廣東電視藝術傢協會評為“廣東百佳主持人”之一。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資深研究員及訪問教授。2004—2006年,擔任國際中華傳播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嚮為媒介信息認知,媒介內容、形式和效果,論文曾發錶於《媒介心理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季刊》、《傳播研究》、《大眾傳播與社會》、《廣告雜誌》、《廣播與電子媒介》等期刊。
羅文輝,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並擔任《傳播與社會》學刊主編。曾任颱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及新聞係特聘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新聞分析、政治傳播及媒介效果,共發錶過一百多篇論文,齣版八部學術著作,是亞太地區學術齣版量及被引述頻率**的傳播學者之一。近作曾刊登在**SSCI期刊上,如:《傳播研究》、《新聞與大眾傳播季刊》、《廣播與電子媒介》、《國際公眾意見研究學刊》、《媒介心理學》、《哈佛國際新聞公眾期刊》、《亞洲傳播學刊》和《新聞學研究》。
媒介效果是大眾傳播研究的核心問題。它是一個既悠久、又前沿而且充滿爭議的典範性課題。對於學者來說,媒介效果研究是一個令人著迷卻又讓人沮喪的領域,因為媒介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無處不在,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麵,但媒介的效果卻仍然不易捉摸,顯著效果極難觀測。
《媒介效果與社會變遷》是一部理論與實證研究兼容並蓄的專著,從曆史的演進過程探討媒介效果理論的發展軌跡,介紹最前沿的媒介效果理論及研究成果。由三位海外**傳播學者撰寫的這本媒介效果理論專著與其他著作不同之處是,本書不僅分析西方主流理論,而且采取華人的視角,結閤中國大陸、香港、颱灣展開的實證研究,探討中國人關注的議題,驗證西方媒介效果理論的實用性,既指齣媒介效果研究麵臨的問題,又對傳媒研究未來的發展進行啓發式思考。此外,本書提齣效果認知理論作為媒介效果研究的新範式,並把新媒體對媒介效果研究的影響與挑戰融入討論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媒介效果與社會變遷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