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斯丹迪奇 Tom Standage 畢業於牛津大學,學習工程和電腦科技,目前是《經濟學人》雜誌的數字編輯,掌管雜誌的網站及其移動端版本,此前還在《經濟學人》擔任過商業編輯、科技編輯和科學記者。他同時還是專欄作傢、BBC時事評論員,也為《衛報》《每日電訊報》和《紐約時報》等媒體撰稿。其曆史著作還包括《人類食物的曆史》《六個杯子中的世界史》,以及暢銷書《維多利亞時代的互聯網》。
【內容簡介】
社交媒體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從西塞羅和其他古羅馬政治傢用來交換信息的莎草紙信,到宗教改革、美國革命、法國大革命期間印製的宣傳小冊子,過去人類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影響著現代社會。在報紙、廣播和電視在散播信息上麵統治瞭幾十年後,互聯網的齣現使社交媒體重新變成人們與朋友分享信息的有力工具,並推動公共討論走嚮一個新的模式。
湯姆•斯丹迪奇在書中提醒我們曆史上的社交網絡其實跟現代社會的社交媒體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天主教會在迴應馬丁•路德的攻擊上的兩難境地很像今天那些大企業迴應網絡上的批評時的狀況;17世紀人們對於咖啡館會分散人們工作、學習注意力的指責也很像今天對社交媒體負麵作用的擔心。藉助對托馬斯•潘恩和“互聯網之父”文頓•瑟夫等人物的討論,作者還探索瞭一些人們一直爭論的話題:從言論自由和審查之間的張力到社交媒體在啓迪創新和激發革命上的作用。這是一次對社交媒體演進的迷人迴顧,也是基於曆史對未來趨勢的完美預測。
---------------------------------
【編輯推薦】
◎ 我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怎麼能不知道社交媒體的前世今生?本書就是一次對社會化媒體演進的迷人迴顧,完全顛覆你的傳統思維,重塑我們對社交新媒體的看法。
◎ 從莎草紙信到小冊子、咖啡館、廣播、電視、互聯網,社交媒介怎樣進化?
◎ 從古羅馬到宗教改革、美國革命,再到阿拉伯之春,社交媒體如何影響社會變遷?
---------------------------------
【評論】
湯姆•斯丹迪奇又一次完美展示瞭他將曆史與現實的爭論聯係起來,並激蕩齣新知的天賦。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論證也很具說服力。
——史蒂文•約翰遜(Steven Johnso,美國著名科普作傢、媒體理論傢)
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今天的互聯網,其實是一個肇始於古羅馬的社交媒體傳統的延續。這就讓我們能更清醒地感知人類現在是如何在轉推曆史並同時創造未來的。
——剋雷格•紐馬剋(Craig Newmark,craigslist創始人)
本书内容上大概包括传播学-社交网络-历史等知识。主要介绍历史上大众信息的各种传播媒体,意图说明这些媒体都是人类社交网络的不同形式表现,是围绕着人类对信息的使用需求发展起来的。 书的主题很简单,简介里已经概括完了。内容占比上故事多,论述少,以介绍历史事件为主,再...
評分当某样东西易令人上瘾时,多少会受到诟病:烟酒有害健康、电视让人变笨、书读多了会被吐槽是书呆子……手机——尤其是社交媒体,也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瘾品,不知不觉消磨掉的时光,换来许多碎片信息,他们是否质量不高?不可胜数的未读信息是否造成焦虑感?习惯性的刷新是否使人...
評分相信各位书友都听过“时尚是一个圈”这种说法,它是指时尚元素总是循环出现,当下压箱底的服饰可能在N年后成为最火单品。 这个“圈”也广泛出现在各个领域,比如,有人也说“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圈”;再比如,我今天想和大家谈的:媒体的发展是一个圈。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
評分人类并不是独居的动物,无论是千年前还是现在的人,总是拥有同样的诉求,他们渴望表达,希望得到别人认同。只不过媒介从口口相传,到将文字直接写在「收信人」家的墙上,到印刷到小册子上分发,最后变成发到互联网上求共鸣而已。 一,信息传播的方式 信息传播的方式随着事物的...
評分文/谷朋 我们对社交媒体真是又爱又恨。一方面享受着它满足我们表达自我的畅快感,以及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对它的功能与效果忧心忡忡: 社交媒体浪费时间,使我们不能专注于有益的工作。 社交媒体的新形式导致了公共讨论的琐碎和粗鄙。 社交媒体只是一阵时髦,...
可能是前年備課的時候讀完的。今年想起來再翻一遍。“在實現美國的獨立中,筆與印刷機與劍同樣功不可沒。”
评分2017.10.01
评分剋羅齊有句名言“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冒著誤解偉人意圖的風險,我認為他說的是我們都喜歡用今天的理解來看待曆史。這本書就是這樣一個著作:社交媒體早就有啦,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很討厭這種腔調,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任何一門社會學科的研究差不多都要走這條路。按理,我們理解的社交媒體是計算機網絡時代的“臉書”和“微博”,但人類思維的特性就是發現“現象後的本質”,無非就是通信、就是傳播,從根子上講,人就是以此來區彆於動物的。好在追溯曆史是為瞭反思現在,不得不佩服類似本書作者的很多外國媒體人,他們有著學者的嚴謹同時有著媒體人的敏感,能將很多知識都融貫到體係化的錶述中去,很有閱讀價值。從這一點看,我們的很多學者也好、媒體人也好,都很難寫齣這樣有趣的作品。
评分2017.10.01
评分2017.10.01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