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孙隆基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4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1
价格:68.00 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53211
丛书系列:孙隆基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中国文化
  • 文化
  • 孙隆基
  • 文化研究
  • 历史
  • 社会
  • 心理
  • 中国文化
  • 深层结构
  • 哲学思想
  • 传统价值观
  • 社会心理
  • 历史根源
  • 文明比较
  • 认知模式
  • 文化认同
  • 思维范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孙隆基先生最负盛名之作,全新修订版问世

◎入木三分的文化批判,80年代知识界的著名战斗檄文

◎重新理解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国家与社会”“个人与世界”

----------------------------------------------------------------------------------------------------------------------

良心、人心、关心、攻心、掏心、交心、以心换心——“心”在中国文化中起着怎样的组织和主导作用?

终身、人身、翻身、出身、修身、舍身、身不由己——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没有精神性的“身”来称呼自己?

几千年来,“安心”与“安身”的愿望如何构建起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个体的习惯又将如何反映出民族的劣根性和国家的政治格局?

孙隆基先生把中国上下三千年当做一个“长时段”,用结构观念——针对特定范围的一种共时性设定——来研究中国历史和这种历史延续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不是泛泛地罗列出这个民族的国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谈的补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从而达到文化批判的深远诉求。

【编辑推荐】

1、本书探讨了“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缘何缺乏自我自主意识?这些问题都可在本书中窥见一斑。

2、本书中谈到的“深层结构”并非历史时序,也不属于逻辑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范围,而是讨论了中国的共时性设定。书中的许多历史例证并非一一列举所谓国民“劣根性”,而是从中国历经变化后仍保持自我认同的这个角度,对中国文化做出全面深刻的批判。

作者简介

孙隆基 祖籍浙江,1945年生于重庆,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受大学教育,1970年获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71年赴美国深造,于明尼苏达大学专攻俄国史,获硕士学位,转赴斯坦福大学专攻东亚史(期间并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一年),1984年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多所大学任教。重要著作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历史学家的经线》《未断奶的民族》《新世界史》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 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曾发表评论文章多篇。

目录信息

新千年版序
修订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 导论
(一)试从一个新的角度看中国文化
(二)“良知系统”与“深层结构”
(三)中国历史形态的超稳定性
第二章 中国人的“良知系统”
(一)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
(二)“身体化”的倾向
(三)中国人的“人心”逻辑
(四)“心”对“身”的照顾
(五)“心”对“身”的组织
第三章 “二人”关系
(一)中国人的“和合性”
(二)他制他律的人格
(三)中国人的代际关系
第四章 中国人的“个体”
(一)“社会”对“个人”的极权主义笼罩
(二)自我压缩的人格
(三)“个人”的不发展
(四)不发展的“个人”对别人的伤害
第五章 国家与社会
(一)中国式的专制主义
(二)“大一统”的倾向
(三)“小国寡民”的倾向
(四)平均主义的倾向
(五)特殊化的倾向
第六章 对待世界的态度
(一)锁国心态
(二)中国人的现实感
第七章 “现代”中国人政治行为的“文法”规则
(一)代际的政治关系
(二)“外抗强权”与“内除国贼”的关系
(三)“团结”与“斗争”的关系
(四)“天下大治”与“天下大乱”的关系
(五)“广开言路”与“壅塞防川”的关系
(六)“土”与“洋”的关系
(七)“锁国”与“开国”的关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近读孙隆基先生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开篇言中国人对人的定义:“人者,仁也”。“仁”是“人”字旁边一个“二,亦即是说,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因此,中国人很早就把“自我”抛出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总是表现出谦虚、谨慎、容...  

评分

这本书起初引起我的注意,是在猫眼看人上面读到节选,也即被引用得最多的,论述国人脏乱、抖脚等陋习与心理发育初期对排泄习惯缺少训练的联系。读后的第一感觉是入木三分。“入木三分”,不仅仅是说此书对国人陋习归纳得十分准确,而且还指作者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探讨。 ...  

评分

说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接触得最早的就是《丑陋的中国人》了。里面描述的东西都很细碎,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国人贪小利,钻空子,好内斗。“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  

评分

近读孙隆基先生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开篇言中国人对人的定义:“人者,仁也”。“仁”是“人”字旁边一个“二,亦即是说,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因此,中国人很早就把“自我”抛出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总是表现出谦虚、谨慎、容...  

评分

有广西师范大学的版本,惜乎当时没空浏览新书。 2016年元旦前后接触、阅读 孙隆基。 怎么说呢,我是一个叛逆者。淡化、反抗、走自己的路。艰难前行,有时,不得不妥协。 简单地说自己的读后感: 1.阅读者最好要有心理学基础知识。否则,连一些基本术语都不太清楚作者在讲什么...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是对中国文化深入了解,批判思考,并置其于世界文明之林中对比审视如此到位是断然写不出此书的。虽然有些事例已经陈旧,但文化的深层结构不变,以更加现代的方式展现。越是看清,越是赞同,也越是绝望。这样一个现代世界的负面形象,在过去无法诞生以人为目的而非工具的制度,在未来亦不容许个人的伸展,依然被人情拖累,依然镇止民心,使之少知寡欲而不乱。或许逃离比改变更加理性。本书出来不易,虽删节版,但内容太丰富,值得反复重读细读。

评分

【done】【敢不敢让自己太有吸引力,有时可以成为测量自我意识之强弱甚至有无的标准。】比预期要高,分析真的很透,啰嗦但是不会显得枯燥乏味。前面两章是论述的主线。引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的角度,很有意思。看这本书最大感受是绝望,文化力量太强,而身边很多人已经没有那么多陋习,但自己还是有,这和生活世界有关系,然后如何改变呢?这本书是没有方法提供的,只是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厦狠狠地摧毁

评分

相比《巨婴国》,还是这本书更好。入木三分。读的时候,需要多点勇气和反思。

评分

“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老孙好不手软,将他所觉知的一切展露在我的眼前。其实现在各种各样的文化无所谓好坏,但是我们需要唤醒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去选择一次,老孙提供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谢谢,再刷!

评分

全篇注释乱七八糟,与其说是史学作品,不如说是心理学、哲学作品,缺乏严格的学术规范。作者受佛洛依德心理分析学派影响很深,通篇分析结构都是从那里借来的。唯一还能读的是序言,忽悠得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