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值山河改

忽值山河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陈言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CNY 6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728326
丛书系列:历史学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沦陷区
  • 知识分子
  • 陈言
  • 文学研究
  • 抗战
  • 抗战史
  • 满洲国文学
  • 中國近現代
  • 历史变迁
  • 山河变换
  • 个人命运
  • 时代洪流
  • 家国情怀
  • 隐秘人生
  • 命运无常
  • 沧桑巨变
  • 文人笔触
  • 历史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1931至1945年间日本的侵华战争导致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强行接触为背景,围绕日本占领区内梅娘、柳龙光、袁犀等异文化中间人的行止与文本叙事模式,来揭示知识人在忠/奸、友/敌之间交叉穿梭而繁复多变的民族认同,质疑历来的将政治压制与抵抗模式对应并列的叙述模式;考察在没有预测到1945年是日本占领最后期限的环境中,中日双方知识人的活动所呈现出来的互动与纠结,来揭示战时两国文化的“交流”实态,着力辨析殖民现代性的复杂结构关系与特征,并借此寻找主体建构的可能性。本书主要从翻译、民族志和见证文学这三种类型来探讨见证叙事作为思想遗产的意义和价值功能,以拓延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向度与张力。

作者简介

陈言,本名陈玲玲,江苏宿迁人。文学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是殖民地文学、战争时期中日文学关系(1931-1945)、冲绳问题,兼及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著有《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合著),南昌: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译有《冲绳札记》,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9、北京三联书店2010,《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记录•冲绳“集体自杀”审判》(主持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目录信息

序 我们怎样想象沦陷区——试论沦陷区文学的向度与张力
第一章 近代殖民语境与梅娘的家族传奇
第一节 家族与历史记忆
一 闯关东、跑崴子的父辈祖辈
二 出生:充满谬误的人生起点
三 故家:长春西三道街
四 父亲“母亲”
第二节 父亲、驼龙传奇与梅娘的日本初认知
一 父亲、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对日本的迎拒
二 驼龙传奇、敌国国民的私谊与民族认同的迷失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与战火下的读书、游历和恋情
一 快乐“女师”
二 “九•一八”体验与叙事
三 游历、变故
四 孙晓野:爱的起点与终点

第二章 “满洲国”中国文学的艰难萌芽与主体之争
第一节 《小姐集》与何霭人和益智书店
一 何霭人与东北文坛
二 从《窗前草》到《小姐集》
三 梅娘与益智书店及宋星五
第二节 《第二代》:获得满洲文坛的普遍认可
一 问题缘起
二 《第二代》小说集全貌
三 方言、脏话与反殖欲望
小结 底层视线与反殖书写
第三节 《大同报》:梅娘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舞台
一 《大同报》在“满洲国”
二 《大同报》之于梅娘的意义
三 《女难》:日本“大陆新娘”的迷梦
小结 《大同报》上的梅娘:从个人爱憎到东亚关怀
第三章 “满洲国”的罹难经验与见证叙事
第一节 柳龙光在“满洲国”:编辑副刊、操控文坛论争、附和殖民政权
一 生平
二 《大同报》里的柳龙光:副刊的改革者、文坛论争的推手与并不高明的作家
三 《大同报》里的柳龙光:殖民政权的合作者
小结 柳龙光在“满洲国”——言动极富政治色彩的新闻人
第二节 袁犀在“满洲国”:他的阅读私史与反抗空间的形成
一 从“郝赫”到“李克异”:政治生态与个人抉择
二 隐蔽的反日分子:暴力美学在小说中的投射及对同时代作家的影响
三 散文创作:阅读私史与反抗空间的形成
四 充满反抗的阅读私史:选择性的阅读与殖民体制下读书市场的形成
五 编辑袁犀:“满洲国”文人文学在北京
小结 读书资本的累积与反殖论述
第四章 日本体验与满洲回眸
第一节 以梅娘、柳龙光为中心的“读书会”及其跨语际实践
一 被遗忘的“读书会”
二 日本读书市场的诱惑、知识构建与“读书会”反抗资本的累积
三 跨语际的活动成果
第二节 殖民叙事、满洲形象与梅娘的译介策略
一 日本作家满洲纪行的历史背景
二 满洲视野的文本分析
三 在“隐蔽”与“告发”之间:梅娘的译介策略
四 “满洲国”中国作家的“满洲”意识及满洲叙事
第三节 梅娘、柳龙光与满洲文坛——兼谈“文丛派”、“文选派”与“艺文志派”的对峙
一 梅娘、柳龙光:宣传“文丛派”、供稿《大同报》
二 《大同报》上留下的梅娘夫妇大阪生活轨迹
三 对抗满洲文话会
第四节 柳龙光:置身殖民体制内的家国书写与东亚文化圈想象
一 诗歌与人类学文本:乡土书写与贴靠殖民体制的意愿与实践
二 译介活动与东亚文化圈的想象与勾勒
三 编辑活动及其所带动的东亚文化间的流转与互动
小结  柳龙光的殖民经验与他的东亚文化圈构建
第五章 北京沦陷之殇:大东亚体制与文化触变(上)
第一节 1941年的北京文场生态:从“色情文学”谈起
一 公孙嬿与他的“色情文学”
二 有关“色情文学”的讨论
三 殖民政治框架中的色情(性爱)文学
第二节 梅娘与《妇女杂志》、《实报》关系考释
一 《妇女杂志》与梅娘就职经纬
二 梅娘在《妇女杂志》上发表的作品目录及作品考释
三 《实报》里的梅娘: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延伸
小结 从梅娘在1942年谈起
第三节 从引“蛇”出洞到助“狼”噬“东郭”:柳龙光与周作人的“交往”
一 引“蛇”出洞:柳龙光对周作人的呼唤
二 助“狼”噬“东郭”
三 审判席上周作人反噬
小结 文坛的实权人物与虚构领袖的对峙
第六章 北京沦陷之殇:大东亚体制与文化触变(下)
第一节 战时文学翻译的政治:梅娘对石川达三的理解与迎拒
一 石川达三:是战争协力者,还是反殖民体制作家?
二 石川达三及其他日本文学在沦陷区的命运遭际:是迎是拒?如何迎拒?
三 梅娘与石川达三的《母系家族》:女性主义立场的借鉴与理解的错位
小结 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两难与突围的可能
第二节 大东亚文学者代表大会:日本游记与自我贬抑
一 中国知识人眼中的日本形象及游记特征
二 从游记看殖民文学写作的本质
第三节 “文学的全黑时代”的光与影:袁犀的言论及创作
一 从反日到被收编之经纬
二 弱者的武器:“附逆”文人的反抗形式
三 小说:历史的书写与见证的缺席
第四节 历史在场:殖民地的日常体验——兼谈梅娘作品的改写及由此产生的问题
一 《一个蚌》:被殖民的屈辱体验与不同时期的文本改写问题
二 《侨民》:被殖民者的身体经验与奴性的自我批判
三 《蟹》:殖民地奴性与微弱反抗
四 文本改写的背后:从对殖民统治的警醒到迟钝
第七章 1945年之后:殖民的伤痕
第一节 殖民的伤痕:从战后沦陷区作家的生存环境谈起
第二节 与国民党的一段“亲密”时光:梅娘编辑《第一线》
第三节 法庭内外的审判:周作人汉奸案的背后
第四节 结语:乱世的精神杂居者
附录
附录1 柳龙光创作年表
附录2 梅娘年谱
附录3 梅娘创作年表
附录4 梅娘研究资料目录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是无法完全客观理解为什么会心怀感激的翻译白兰之歌但又刻意弱化或删减敏感部分..

评分

贵在一手资料充足可信,但横看竖看都是福柯等后殖思想的套路之作,没什么新意。

评分

花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作者的资料非常翔实,有关于伪满作家的定位也很官方。这本书题目是“战时下的文化触变与异质文化中间人的见证叙事”,主要描写的人物是梅娘,将梅娘的创作经历叙述出来,但前半部分有些流于故事化,像阅读名人传记一般。而后半部分笔触不够深入,从日本回到中国的梅娘,她的思想从清晰认清殖民的本质到民族意识和家国意识的淡薄这中间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作者的挖掘不够深入。不过冲着伪满文学论著确实不算多再加上作者与梅娘交往经历这一优势,书中史料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四星勾选。

评分

贵在一手资料充足可信,但横看竖看都是福柯等后殖思想的套路之作,没什么新意。

评分

很好的博论,但感觉题目起的很大却 只写了一个作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