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
Hermann Hesse
1877年7月2日生於德國南方小鎮卡爾夫(Calw)。年少時迫於父命曾就讀神學院,後因精神疾病而休學。成年後因反對戰爭移居瑞士,1923年入瑞士籍,1962年病逝於瑞士塔辛山區的濛太格諾拉村。
黑塞21歲時自費齣版第一本詩集《浪漫詩歌》。27歲《鄉愁》一齣,佳評如潮,繼而寫下《輪下》《生命之歌》《悉達多》《荒原狼》《玻璃球遊戲》等一部部不朽之作,讓他於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德國作傢黑塞的《悉達多》是一部文學經典,講述古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英俊聰慧,擁有人們羨慕的一切。為瞭追求心靈的安寜,他孤身一人展開瞭求道之旅。他在捨衛城聆聽佛陀宣講教義,在繁華的大城中結識瞭名妓卡馬拉,並成為一名富商。心靈與肉體的享受達到極緻,卻讓他對自己厭倦、鄙棄到極點。在與卡馬拉*後一次歡愛之後,他拋棄瞭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來到那河邊,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那*絕望的一刹那,他突然聽到瞭生命之河永恒的聲音……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於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並最終將自我融入瞭瞬間的永恒之中……
《悉達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國齣版,直到1951年在亨利·米勒的再三說服下,纔有齣版商齣版瞭該書的英譯本,此後逐漸在60年代的美國形成黑塞熱潮,據說那時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本。
這部作品不僅是亨利·米勒的最愛,更是影響瞭各類毫不相關的音樂人,從60年代到00年代,從尼剋·德雷剋到電颱司令,從深沉悲傷到搖滾妄想,《悉達多》是他們靈感的來源。
雲門舞集林懷民《流浪者之歌》由此改編。
全球青年口耳相傳,黑塞是被閱讀最多的德語作傢。
=========================================
愛如今在我眼中是一切事物中最主要的事物。
現在您收到的這本書(《悉達多》),書的*後三章正錶白瞭我的內心轉變的*終階段,請您收下它如同手足的贈與!
——黑塞緻茨威格
我考虑着是否该把书架上的书这么分类:提出问题的;给出答案的;和,仅供缓解孤独的。 那么黑塞的小说们将被我毫不犹豫的塞在第三格,和圣·埃克苏贝里的《小王子》紧紧依偎在一起。哦,当然,黑塞不是飞行家,也不写童话。他是一个在荆棘丛生的现实中自信的迷路者。...
評分这本小说书名叫《悉达多》。黑塞的构思很巧妙,他把释迦牟尼(Śākya-muni)的名字悉达多•乔达摩(Siddhārtha Gautama)一拆为二,一个是悉达多,一个是乔达摩。释迦牟尼中的释迦(Śākya)是族名,牟尼(muni)是圣人的意思。牟尼意译是能仁或能寂,沉默不语,一直...
評分不许结伴而行,务必独自游历教化。以个体的自我面对向他一人展开的世界,体验、亲证、自律、实践。一个人,在路上。汝当自依。 佛陀的一生中,有过几次让后人颇费心思的转折: 为什么要抛弃他现成给定的富足生活与王位继承权而出家过流浪者的生活? 为什...
評分与佛洛依德拥有达利、茨威格等艺文界实践追随者,还能搭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狂做佐证的风光不同,荣格神秘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略略显得有些寂寞。好在他有黑塞。 黑塞和荣格都是清隽瘦长型,内倾型人格,德语文化背景,自然崇拜,神秘主义倾向,早期童年生长环境宗教氛围浓厚...
評分这是一个西方心灵对佛祖心灵的遥远呼应,而且是极有创造力的呼应。 东方的证道过程曾被这样来譬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悉达多在最终所达到的正是这个状态: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然而,他所达成的路径却...
簡單的禪修故事,彎彎繞的哲理追尋,僅從這一本還沒能get黑塞的妙處。
评分……?
评分愛這個世界,不藐視它,不去憎恨它和自己,懷著愛、驚嘆和敬畏的情感去觀察它、自己以及其他一切。
评分這個版本最新,難怪沒什麼評價……全書最喜歡的是最後一部分:喃。對宗教不太感冒,對文中的觀點較有認同感的部分在於,人們對於俗世的欲念的不可掙脫,追尋目標,到達目標,再追尋新的目標,人們永遠處於痛苦之中,卻甘於這種熱烈。這叫做人生。
评分人的一生對於宇宙萬物來說如此渺小,所以我格外珍惜一切我所見,愛萬物,愛所有事情,除瞭愛其他都不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