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太太和阿黛拉•奎斯蒂德小姐结伴来到印度的小城昌德拉布尔,探望担任殖民地官员的儿子和未婚夫,她们很快就感觉到陷入那与世隔绝并充满偏见的英印社会当中,为了能探索“真实的印度”,她们跟当地的一位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成为朋友,并在对方的热情邀请下同游郊外的名胜马拉巴尔石窟。在精神恍惚间,阿黛拉感觉受到了阿齐兹的攻击,由此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英国统治者与印度民众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双方成为针锋相对的两个敌对阵营。当地公立学校的校长塞西尔•菲尔丁公开站到了为阿齐兹辩护的阵营,在庭审过程中逐渐认清真相的阿黛拉也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终于洗脱了阿齐兹的不白之冤。
《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被公认为作者最优秀的文学成就;小说不但深刻地揭示和批判了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更脱出政治与民族的窠臼,力图指明人类在一个至今尚不为我们的头脑所理解的宇宙中生存的困境,致力于探索整个人类何以自处、共存与救赎的终极道路。小说极富象征意味与哲理深度,既引人入胜又诗意盎然,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批评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被母校聘为荣誉研究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莫瑞斯》(创作于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1911)和《永恒的瞬间》(1928),后合为《福斯特短篇小说集》(1947);以及广受好评的小说评论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原为在剑桥大学的系列演讲)。
福斯特作为小说家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他将各种典型性格人格化的高超能力、他对于人性中卑鄙与高贵间激烈斗争的出色描绘、他所塑造的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圆形人物”以及极具个人色彩的明晰风格。作为著名人道主义者的福斯特在作品中高举“理解”与“同情”的大旗,强调精神与物质之间、人与人乃至不同的民族之间“只有连接起来”,人类才有希望。
福斯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饱含幽默和反讽,既有精巧严整的情节,又极富象征乃至哲理意味,将艺术性与可读性完美地融为一体。福斯特曾十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有五部小说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他不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同时又是拥有最大读者群的作家之一。
人种的观念,民族的观念,宗教的观念,性别的观念。就像人类的显性和隐性基因一样,总有一样支持或主导着人与社会不断的发生关系。 带着反思的头脑在人生的轨迹上走下去,会不断被这两类基因的冲突所警醒而发生矫正;坚持某一种观念,会不断触及这个社会的边际而产生各种各样的...
评分“超高级知识分子”说法是翻译作者在序言里提到的,一开始看到这个说法,内心有点不由自主的讪笑,看完全书后的几天内,自己都有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简单的比喻是有一种游戏升级的幻觉,对“超高级知识分子”的说法,我也就不再持有怀疑,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圣贤书,或者文明的...
评分对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的观点来说,一类显然是吉卜林,认为这是大英帝国的光荣,给殖民地带来了文明(《吉姆》);另一类应该就是奥威尔(《缅甸岁月》)。那么究竟是怎么样呢?要是以前我可能会说奥威尔的更“正确”,因为我毕竟是个半殖民地的后代。但看完此书后我觉得也...
评分E.M. Forster 英美文学史上不输于海明威,毛姆,也是一样畅销作家。 他的《印度之行》也被拍成了电影,场面恢弘,角度精妙,是展现印度风情的绝好窗口,个人感觉和《甘地传》同看, 可以对英国统治时期的印度风貌了解较深了。 而这本书至今也还是印度大学里面文学课程的重要篇...
评分抄录书中极短的一章。其间的文字有大美。交错的人,事,和物,走笔一处,又荡开去,起伏开合,大波浪里亦有细碎的水花闪烁。 Chapter 10 THE heat had leapt forward in the last hour, the street was deserted as if a catastrophe had cleaned off humanity during the in...
福斯特笔下的莫尔太太、威尔科斯克太太,包括伍尔夫的法洛维夫人,都是我想成为的女性:一眼能够望透他人灵魂的人。
评分刚到印度的英国人还是纯粹的,具有一切原始的好品性,一年后也就变成了讨厌的英印人。这其中的心路历程就我一个在非洲经历过类似过程的人来讲,有一种熟悉的罪魁感。
评分初读冯涛译本,真的妙。然后重新翻了翻《莫瑞斯》,才知冯涛先生也是那一册的责编。决定追看先生的其他译书。择日重温这一本。
评分光芒万丈
评分三星半。比起奥威尔的《缅甸岁月》,更喜欢奥威尔的文笔。福斯特的不是很简洁,虽然试图尝试描述印度人的个性,宗教。主要故事:白人殖民税务官未婚妻在印度朋友安排的石窟游览时发生的袭击误会引发的殖民与反殖民社会矛盾。排版也不是很好,注释全放在了全书后面,看完再无兴趣看冗长的注解。看完这书,就不是很想看他的《小说面面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