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四日:□□□□,三年了。
原文:今日六四,三年了。
阿城,作家,编剧,摄影师,文化项目策划者。
1984年,开始发表文字,以小说《棋王》著名。其他陆续有剧本、杂文、评论等;1985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驻校作家;1992年,获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同年5月,意大利威尼斯驻市作家;1995年,香港科技大学驻校艺术家;2000年,台北驻市作家;2014年6月,出版《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获选中国书业年度图书。
2005年,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评委;2006年,为《刘小东新作:多米诺》制做图片记录和纪录片;2008年5月,获邀为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大师课程教授者;2008年9月,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二十年前的作品,终于等到了新版,可惜还是一部删节的版本。虽然删节的部分极少,心理上还是有白璧微瑕之憾。 阿城的文字凝练从容,像明清的笔记小说。原来看《聊斋志异》,觉得蒲松龄写的真是简洁,后来才发现,明清笔记小说里,蒲松龄算饶舌的一类。不过,文章还是要有一些修...
评分阿城如散仙,于水城往来自如。笔意散淡,真气流露,点点滴滴,集腋成裘。贯穿古今,会通三界,不等着数用老,闪转腾挪,好看不累。如古人笔记,也有今人博客风度,最宜明日和风,于树下闲读,会意处仰天朗笑,看青天白云。
评分整本书还是序言最喜欢: “假如威尼斯的一条小巷是不通的,那么在巷口一定没有警告标志。你只管走进去好了,碰壁返回来的时候不用安慰自己或生气,因为威尼斯的每一条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秘,或者意料不到……遗憾的是有些小巷去过之后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应该为每一条小巷...
评分人世间的无聊,常常只因为煞有介事
评分真心佩服阿城的知识体系,就这么待在威尼斯写博客一般的日记,当时网络条件也不如现今如此发达,依然可以东拉西扯各路见闻,但又成竹在胸。真羡慕这种博闻强识。阿城在这本书里转述了一些不见经传的古书轶事,古文我是没那个本事看下去,好在阿城转述的古文篇章饶有趣味,也算通了一点古韵。这样的书让我想起蒋方舟的《东京一年》,大家写这种外国旅居随笔赞赏居多,而年轻作者写(同时写得也不错)则被斥为骗钱……
评分鸡汤有浓淡,白粥也有薄厚,我不评分了。喜欢阿城文字,可读多了非虚构,又希望有更多厚度和维度。最可笑又无语是陈丹青,想学这风格却不知所云。
评分真心佩服阿城的知识体系,就这么待在威尼斯写博客一般的日记,当时网络条件也不如现今如此发达,依然可以东拉西扯各路见闻,但又成竹在胸。真羡慕这种博闻强识。阿城在这本书里转述了一些不见经传的古书轶事,古文我是没那个本事看下去,好在阿城转述的古文篇章饶有趣味,也算通了一点古韵。这样的书让我想起蒋方舟的《东京一年》,大家写这种外国旅居随笔赞赏居多,而年轻作者写(同时写得也不错)则被斥为骗钱……
评分就是读了有种“人生当如此”的岁月静好感.有意思的是,突然发现有些人给你的感觉就是格外的安宁平静.就算他说的或许是很激烈热闹的东西.就像阿城说偏头疼,疼得难受难以入睡,你却觉得他不像在说自己的感觉;就好像在威尼斯的日子,阿城几乎都被各种朋友聚会围绕,你读他日记却仍然觉得他心如止水的平静。真的好羡慕这种波澜不惊的心境,就算只是表象也让我羡慕。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