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繆爾·貝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生於都柏林南郊的福剋斯羅剋,1989年12月22日逝於巴黎。僑居法國的愛爾蘭小說傢、戲劇傢、詩人,同時用英文和法文進行創作,1969年因其作品“以新的小說和戲劇的形式從現代人的窘睏中獲得崇高”而榮膺諾貝爾文學奬。
阮蓓,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係,後留學瑞士,畢業於日內瓦大學文學院。現在北京一傢法資企業工作。
《莫洛伊》是貝剋特最為知名的法文“長篇小說三部麯”的第一部。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莫洛伊尋找母親為綫索展開。莫洛伊是一個腿腳不便而又失去大部分記憶的中年人,被睏在已故母親的房間裏不停地寫作。他的任務是把他尋找母親的漫長旅程,也就是把他來此之前的冒險經曆用文字記述下來。第二部分是由另一個主人公莫朗敘述的他尋找失蹤的莫洛伊的旅行。一個突如其來的信使帶來瞭尋找莫洛伊的命令,於是,莫朗踏上瞭尋找莫洛伊的旅程……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我腦袋裏的烏閤之眾,死人的展廊。莫菲、瓦特、耶剋、梅西埃還有那麼多彆的人。”“我”在不知如何講述他們、找尋他們的麯摺路途中,就已然成為瞭他們一樣…
评分走到盡頭的囉嗦反而使一切交流都停止瞭,隻是“我”不停地在“走”,可這個“我”其實無法被感覺,也無法被看見。極重極重的異化感中,連身體不是“我的”。“可吮吸的石頭”。p102 第二部分裏那種陰鬱沉悶的傢庭氛圍、壓抑緊張的父子關係,看完以後印象很深。“希望是卓越可怕的圈套,與我們直到今日能夠認為的恰恰相反。當看到自己沒有終結地重犯錯誤的時候,它使我們感到舒適自在。”p207 P.S.沒看懂莫朗為什麼殺那個男人?
评分這不是一場運動的宣言,而是錶述,尤其是那樣一個人的錶述,帶著一種毀滅不得不擁有而任何純粹的運動都無法占有的權威,他決心暴露外錶,歌唱對語言所構成的文學的緻命打擊,選擇一種被風吹亂的滿目蒼夷的言語。20170610
评分19012 這個階段不打算再讀貝剋特瞭┌( ಠ_ಠ)┘
评分走到盡頭的囉嗦反而使一切交流都停止瞭,隻是“我”不停地在“走”,可這個“我”其實無法被感覺,也無法被看見。極重極重的異化感中,連身體不是“我的”。“可吮吸的石頭”。p102 第二部分裏那種陰鬱沉悶的傢庭氛圍、壓抑緊張的父子關係,看完以後印象很深。“希望是卓越可怕的圈套,與我們直到今日能夠認為的恰恰相反。當看到自己沒有終結地重犯錯誤的時候,它使我們感到舒適自在。”p207 P.S.沒看懂莫朗為什麼殺那個男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