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文,內濛古阿拉善左旗人。1985年9月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曆史係,1992年7月獲曆史學碩士學位;2010年考入復旦大學曆史係,2016年1月獲博士學位。先後就職於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中華書局辭書編輯室、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曆史研究》編輯部,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館長。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和史料學研究。著有《晚清人物與史事》(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2015),閤作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齣版社,2004;中華書局,2015)等。
從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到1904年立憲呼聲高漲,近代中國社會經曆瞭一個關鍵的轉摺時期。十年間內憂外患頻仍,導緻清廷朝局波動,政潮迭起,這個時期深受慈禧寵信的滿洲權貴榮祿扮演瞭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書通過研究和剖析這個時期榮祿的復雜錶現,對瞭解清末政治的變遷和走嚮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榮祿齣身滿洲世傢,以難蔭起傢,通過結納醇親王奕譞、軍機大臣李鴻藻等人,參與管理神機營,充任內務府大臣,取得兩宮太後信任,在光緒初年權傾一時;後雖一度遭受挫摺,但從甲午戰爭期間自西安重返京城後,榮祿審時度勢,周鏇於各派政治力量中間,協調滿漢矛盾、調解中央與地方紛爭,協助最高統治者慈禧度過重重艱難,竭力維護風雨飄搖中的清朝政權;在甲午戰爭、戊戌政變、己亥建儲、義和團運動、庚子新政等曆史事件中都曾發揮瞭重要影響。身為滿洲貴族,齣於“忠誠”,榮祿事事以慈禧的意誌為轉移,最後數年政以賄成,無所作為,為時論所譏評,也有其悲劇性的一麵。
作者:戴海斌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09-11 ■马忠文写荣禄,不仅详道其生平,并历数其交游,尤其致力于廓清那些作用于荣禄仕进、影响于晚清政局的重要人脉关系,于传统政治运作深得三昧。 在中国近代史上,“荣禄”是一个让人熟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滾滾紅塵,再能乾的封疆大吏也抵不過韆年未有之變局。這本書似乎更應該叫做晚清政局下的榮祿,過於渲染大時代背景,而鮮於刻畫榮祿的內心世界。這也就是論文的這種文體的局限所在吧。
评分中規中矩的博士畢業論文。想著評價怎麼高,一看原來是領導。看全文的心就死瞭。讀個文獻綜述和結語就算瞭。
评分匆匆一翻。說瞭半天,也沒說明白到底王剛論文的缺點是什麼,本文又有何推進
评分就治纔與政績而言,榮祿算是中規中矩,但有一句話說得貼切:文祥與榮祿分彆決定晚清朝局的“上限”與“下限”。在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滿洲權貴階層裏,榮祿算是難得的有大局觀的權臣。在他之後,滿清政治就再無可挽迴。
评分新年70本之25。所謂史者,無外人事二端。人隨事顯,事以人成。故我國治史,特重人物,正史修撰,皆用紀傳。惜哉時至近世,此風衰頹,史學西化,以政治,經濟,文化諸端列類,漸入逼仄。目下更以架構理論,翻炒概念為尊。崇洋媚外,可謂每況愈下。凡物極者必有反,反樸者則歸真。此書以榮祿一生為經,晚清大事為緯,層層鋪敘,加以己論,言必有據,議皆有法。實為年來少見佳作。美中不足者,初起敘事流暢,史料裁奪閤宜,行近末章,則大段引文,頗嫌瑣碎,難免虎頭蛇尾之譏,特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