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弗兰克教授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著作研究系列第二卷,融合传记、文学批评和社会文化史的光辉典范。它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彼得拉舍夫斯基案的共犯被捕,遣送西伯利亚,终于十年后历尽艰辛重返彼得堡,那时他是一个身心俱变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之为“我信仰的重生”。 本卷聚焦于这种变化过程: 在他所经受的磨难中寻找原因,在为他未来的伟大开辟道路之进程中寻找结果,只要这些结果清晰可辨。
约瑟夫•弗兰克(Joseph Frank,1918-2013) 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誉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斯拉夫语语言文学荣誉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传记类),两次(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的)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两次(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以及另外一些荣誉。另著有《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1991)、《宗教与理性之间:俄国文学与文化随笔》(2010)、《回应现代性:文化政治随笔》(2012)等。
一 买这册时有一些选择的思量。 关于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永远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论题,人们经常会从他的心理或疾病角度切入。参考过去我们读到的那些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述,更加像通过对文本字面的断章截句分析来做一番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不言而喻,对一个作家...
评分西伯利亚的经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中特别重要的部分,人们普遍认为在西伯利亚的生活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他以政治犯的身份进入劳役营,他坚持着解放农民的理想,但是劳役营中的农民与构想的农民形象截然不同。革命贵族妄想成为农民的恩人、父亲,领到农民改革...
评分西伯利亚的经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中特别重要的部分,人们普遍认为在西伯利亚的生活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他以政治犯的身份进入劳役营,他坚持着解放农民的理想,但是劳役营中的农民与构想的农民形象截然不同。革命贵族妄想成为农民的恩人、父亲,领到农民改革...
评分西伯利亚的经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中特别重要的部分,人们普遍认为在西伯利亚的生活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他以政治犯的身份进入劳役营,他坚持着解放农民的理想,但是劳役营中的农民与构想的农民形象截然不同。革命贵族妄想成为农民的恩人、父亲,领到农民改革...
评分西伯利亚的经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中特别重要的部分,人们普遍认为在西伯利亚的生活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他以政治犯的身份进入劳役营,他坚持着解放农民的理想,但是劳役营中的农民与构想的农民形象截然不同。革命贵族妄想成为农民的恩人、父亲,领到农民改革...
p214—p220对自主性,非理性,希望的描述,悲苦中的恶魔。文笔泛泛,《死屋手记》的伟大,至今都难以撇开。
评分像看美剧一样精彩,陀翁第二季,1849到1859,这十年真是苦,这么过了十年怎么可能写舒缓优雅的风格呢,不惊心动魄不狂风暴雨可能吗
评分了解了十年间他的波折坎坷命运
评分第二卷所述的这段磨难重重充满考验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作为世界文学大师之大师的陀思妥耶夫斯。这本细致的梳理,堪称是老陀受难记。
评分西伯利亚十年 资料很详实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信仰的重生”以一种较为理性的方式剖析 很有启发 很喜欢他写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齐克果的相似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