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 Klein,1882—1960)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其意义深远而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中,她打开了理解婴儿最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这些早期心理历程支配着婴儿的内心活动。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她也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世图心理”克莱茵全集②:“客体关系之母”克莱茵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其著述的高峰。克莱茵被视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之发展具卓越贡献的领导人物。梅兰妮·克莱茵基金会授权之完整版。
◎编辑推荐:
《嫉羡与感恩》一书收录了克莱茵在两种心理位置(抑郁心理位置和偏执—分裂心理位置)这一创新概念下的著作,并显示这样的理论架构如何扩展且深化了她的视野。这是克莱茵毕生中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其著述的高峰,更是对精神分析的发展与转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向这位无与伦比的儿童精神分析大师致敬,“世图心理”将陆续推出《克莱茵全集》全套四本,完整呈现一代大师的工作实务及理论精髓!
◎内容简介:
《嫉羡与感恩》一书收录了梅兰妮·克莱茵从1946年以后到1960年去世之前的著作,也包括在1963年她去世以后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这些是克莱茵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其著述的高峰。
克莱茵在本书介绍了新的观点:嫉羡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在运作,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羡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羡,但是,克莱茵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看过《犯罪心理》的朋友,在剧中,给嫌犯做侧写的时候,会注意到很多嫌犯是有心理问题的,而这种心理问题,大多是从儿童时代就存在的。然而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却比成人要晚很多,更被很多家长所忽视,古诗有云“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一些困扰自...
评分我不太了解梅兰妮·克莱茵这位老太太,虽然她是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是著名的精神分析专家,但是我最初绝对是被《嫉羨与感恩》这个书名给吸引了,“妒羡”这种情感,说起来真是挺能引起人们的好奇的。 凡是翻开这本书,并未满足我窥视人类“羡慕嫉妒恨”这种隐秘情感的需...
评分探究性格的心理起因 评《嫉羡与感恩》 当你遇见一个人,深入了解他的性格之后,在探究他性格形成的缘由中,很容易地会从他的环境着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学说指出,人的精神疾病和性格缺陷,多是童年时期造成的。克莱茵的《嫉羡与感恩》也是这一理论的发扬扩展,并对这...
评分 评分对于儿童心理分析很到位,精神分析阐释到很妥当,很多儿童早期心理历程的内心活动,我们还是要明白的,以免走入领导的误区
评分克莱因通篇都在围绕几个概念来展开,被害焦虑,抑郁焦虑,嫉羡,分裂,投射,内射,投射性认同,而这些都在3-4个月的偏执−分裂心理位置和5-6个月的抑郁心理位置在得到修通升华,这也正是克莱因对弗洛伊德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最好发展
评分这是克莱因文集中最值得读的一本,相对于其它三本也更通俗易懂。常常读到拍案叫绝。
评分幻想嫉羡 对我影响力最大的两部分: 其一:通过外在游戏互动了解到婴幼儿内在世界里的潜意识幻想部分,以及投射性认同,主观性共情和反移情这三个部分。 其二:在嫉羡里,克莱因深刻的描绘了女孩在伊底帕斯阶段发展及其今后对于女性之间友谊和亲密关系的深度层面。 不得不佩服克莱因的逻辑思维和她的这个天赋。
评分愿意看清现实的人,不亚于一种自虐。这种清醒的痛好过假装岁月静好的麻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