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
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因车祸骤逝。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除吉卜林外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于自身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体的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因此而绝望和颓丧,而是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加缪手记:第一卷》包含加缪1935年5月到1942年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他在手记中写下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以及写作构思的方式,其中充满了精彩动人的哲学思考。书信手记最能凸显与呈现一个人内 心的诸貌与真实,通过加缪的手记,我们更能全面地了解这位被称为“以睿智与热诚,阐明了我们时代良知”的伟大创作者的心智与情感。
本手记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属于哲学思考、片段的描写以及从生活中搜罗而来的谈话记录。手记里的许多片段几乎一字不改地用在了《局外人》《婚礼集》和《反与正》等作品中。
第二类是读书心得,包括影响他最大的作者尼采、戴·赫·劳伦斯、梅尔维尔和马尔罗等。《局外人》和《西西弗斯神话》的各个主题,不论是死亡的结局、清醒的心智、无神论观点和肉体生活的价值,都有在手记里反复出现与探讨。
第三类大部分都没有用在发表的作品中,有些则改写入早期的小说《快乐的死》。
可能是年初买的,当时以为暑假不再实习,所以买了一批书寄回家,准备暑假看,但后来计划有变,所以这批书都是直到现在才拆开。《加缪手记》一共有三卷,是秋秋秋怡毕业前安利给我的。每一本都是加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载的所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尽管一段一段的话非常碎片...
评分加缪在1936年5月的手记中写道 “防止旧瘾复发和意志不坚... 哲学作品:荒谬性 文学作品:力量、爱和意味着征服的死亡。 以上两项,都要混合两种文体并维持特有的笔调。有天一定要写出一本有意义的书。 这本书应该就是《局外人》,此时年轻的加缪,可爱极了...还有一段更朴实的...
评分 评分加缪也不是神,他也是拥有着血肉之躯的凡人,但是他追求自由,用零碎简洁的的语言诉说着他不平凡的生活,坚持面对自己.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想面对的困境,不得不越过的各种障碍. (这是一本笔记,所以阅读的时候可能构不成连贯,但是我们往往觉得这样很真实,里面不乏金句.) 个人...
评分我曾因孤独而苦恼,但因不曾说出来最后还是克服了那种孤独的痛苦。然而今天,我发现最大的荣耀竟是能够默默无闻且孤独的活着。 这个世界的悲惨和伟大:不给我们任何真相,但有许多爱。荒谬当道,爱拯救之。 人有种奇特的虚荣心,想要别人或自己相信他向往的是真理,但其实他有求于这个世间的是爱。 如果我要写一本关于道德的书,一百页大概有九十九页是空白的,至于最后一页我会写上‘我只认得一种责任,那就是爱’。除此之外,我都说不。 手记中引用最多的三位:尼采,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就像有人动不动喜欢拿铅笔在书上画线,似乎这样可以显示出该读者很有品味,很有智慧的样子。——似乎是这样。 所有聪明人都会受到的共同诱惑,愤世嫉俗。——所以豆瓣是聪明人的集结地。
评分精彩!精彩!生存的理由似乎是爱和自然。如果不能够这样,选择死亡也是值得肯定的。任何这两种方式之间的选择都是荒谬。那些社会性的东西,人与人的关联,让人迷失了自我。
评分“等到您把该做的都做了,那您就可以停下来,爱怎么绝望就怎么绝望。” 行动、自制、反抗,被加缪迷倒:)
评分我们没有时间做自己,只有时间去快乐。
评分这本手记刚好记录了加缪完成《快乐的死》、《局外人》和《西西弗神话》三部重要作品的过程。一个写荒谬的作家在手记中却没有看到他过多的精神挣扎的痛苦描写,就好像他其实已经知道真相,写小说是一种尝试,排练,只为抵达那个已经知道的终点。所以,连带着荒谬感的绝望也是温柔的:忧郁的散步,只因在晚风中看到一座山丘他也会陶醉,坐在电影院里一对夫妻的对话也让他感到有趣。还有创作的构思,发展都可以在其中看到,比如《局外人》的主旨确定,以及随后情节设置。非常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