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国盛
出品人:
页数:305
译者:
出版时间:2016-8
价格:4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811021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科普
  • 科学哲学
  • 科学
  • 吴国盛
  • 哲学
  • 科学人文
  • 社科
  • 科学
  • 知识
  • 探索
  • 方法
  • 真理
  • 观察
  • 实验
  • 逻辑
  • 推理
  • 证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 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作者简介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所著《科学的历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领域的畅销图书。此外还著有《技术哲学讲演录》《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目录信息

序 一
序 二
自序
第一章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两种基本用法
科学:夷之长技
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小结
第二章 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Science 的辞源及其演变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自然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小结
第三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第四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求力意志: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世界图景化:自然数学化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第五章 西方另类科学传统:博物学
什么是博物学
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博物学的当代意义
重建科学谱系
第六章 传统中国的科学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结 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科学首先指的是自然科学,它是分科性的,而且一定能转化为技术力量,提升我们的物质生产能力、军事力量等。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科学,实际上是最近一百多年科学启蒙后从西方经日本传播过来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所谓的“现代科学”?我们今天的“现代...  

评分

三日读毕,痛快。此书可谓是吴先生多年来反思科学,反思现代性,关注博物学的集成之作。阐明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出现古希腊样式的理性科学,是因为两种文明的“人性理想”不同,前者求仁爱,后者求自由,其途径分别为礼教和科学,这根本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国后来与西方迥异的...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么大的问题把握起来没乱阵脚,脉络很清楚。虽然注释太少让人不免生疑,不过胜在连贯

评分

一个哲学系教授,秉着盲人摸象的精神,以纯黑盒的方式描述科学,想猎奇的可以看一下。总结教训,买书之前一定要先看作者介绍

评分

这么大的问题把握起来没乱阵脚,脉络很清楚。虽然注释太少让人不免生疑,不过胜在连贯

评分

清晰。推导缜密,水到渠成。解答了我读《科学的历程》时的疑问:中国科学为什么占幅如此之少。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理解“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就须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作者从科学哲学角度,辨析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自然观念,接着考察了科学两种前后相继的形态(希腊科学和近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最后重点阐述博物学这一重点分支。荡涤其中涉及的诸多大众误解,比如,1.区分科学与技术;2.现代科学是在宗教基础之上诞生的,而不是通常以为的“宗教是科学的天敌”,布鲁诺的故事是一种误导;3.原来“本科”这个词是蔡元培先生发明的,蔡先生继承了欧洲大学的自由七艺传统,主张严格区分文、理两科和应用科学,后者应为专科,而我们现在的“本科”混淆了“学”与“术”、“本科”与“专科”的区别,教育概念混乱,自相矛盾。

评分

超出意料,两天就翻完。比较通俗,大部分老调重弹,以至于有些部分看上去有凑字数之嫌,但对于不了解科学史的人来说算是一本不错的读物。另外,书中有些问题是太大了,以至于超出作者的驾驭能力,兹举一例:书中有篇名为“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但通篇没有从思想上说明唯名论与现代科学之间的理论关联,光举例唯名论者的科学贡献,这是不够的,因此只能拿吉莱斯皮《现代性的神学起源》中某段话来壮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