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中国人

痛苦的中国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 )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重要作家,被称为“活着的经典”。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著有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1961年入格拉茨大学读法律。2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在此之前他已退学专心创作。同年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空前的轰动。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他也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他导演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zui佳影片提名。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奥] 彼得·汉德克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344
译者:刘学慧
出版时间:2016-10
价格:4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40820
丛书系列:彼得·汉德克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彼得·汉德克 
  • 诺贝尔文学奖 
  • 文学 
  • 外国文学 
  • 小说 
  • 奥地利 
  • 奥地利文学 
  • 新书记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痛苦的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汉德克风格,以近乎挽歌式的深情描写和无所畏惧的正义良知,展现出一个不同于主流媒体的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既有文学上的探索和实验,也有政治领域的思考和立场,是全面了解汉德克的思想和风格的不可错过的作品。

【 内容简介】

《痛苦的中国人》收录了汉德克的四部作品,包括小说《痛苦的中国人》和三篇游记,即《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补遗》。在《痛苦的中国人》中,作为一个出现在主人公梦境中的神秘的陌生人,“痛苦的中国人”一再成为主人公竭力克服内心痛苦的隐喻;三篇观察和游记则标志着汉德克一个新的创作时期,也体现了他面对欧洲剧烈的政治动荡所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正义良知。

【评论】

这是一部极具识别性的彼得•汉德克作品:包括场景、氛围、声音和张力,……那些不由自主地被小说、诗歌,奔放的想象力和富有思辨性的幻想所吸引的人们天生就是汉德克的读者。

——《出版人周刊》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痛苦的中国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洛泽是在萨尔茨堡教授古代语言的教师,也是一位业余考古学家,一位专门发现和研究古代遗迹中“门槛”部分的专家。他甚至把一处门槛遗迹的碎木粉装进玻璃杯里,摆在写字台上。“门槛”成为整部小说的核心意象,象征化地表现了汉德克对语言和现...  

评分

从这三篇作品不难看出,作者借以挑战的是西方主流媒体的虚伪,抨击的是西方人道和正义的假象,捍卫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和向往。这三篇作品是作者用真爱实施的“叙事祈祷”,用深情变成文字的梦想之国,正如他所说的:挑战是“写作的一部分,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挑战出某些...  

评分

从这三篇作品不难看出,作者借以挑战的是西方主流媒体的虚伪,抨击的是西方人道和正义的假象,捍卫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和向往。这三篇作品是作者用真爱实施的“叙事祈祷”,用深情变成文字的梦想之国,正如他所说的:挑战是“写作的一部分,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挑战出某些...  

评分

《痛苦的中国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洛泽是在萨尔茨堡教授古代语言的教师,也是一位业余考古学家,一位专门发现和研究古代遗迹中“门槛”部分的专家。他甚至把一处门槛遗迹的碎木粉装进玻璃杯里,摆在写字台上。“门槛”成为整部小说的核心意象,象征化地表现了汉德克对语言和现...  

评分

《痛苦的中国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洛泽是在萨尔茨堡教授古代语言的教师,也是一位业余考古学家,一位专门发现和研究古代遗迹中“门槛”部分的专家。他甚至把一处门槛遗迹的碎木粉装进玻璃杯里,摆在写字台上。“门槛”成为整部小说的核心意象,象征化地表现了汉德克对语言和现...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其说这本书是旅行游记,不如说它是亲历者以讲述的形式写就的文化随笔。作者的叙述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各个方面,始终挥之不去的乡愁像一抹暗色映衬着他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欧和东欧的缺位之痛与解体之殇大抵类似,作为欧洲共同体的一部分,它们却自始自终只是流离在外、难以被认同的孤儿,饱受地缘政治和战争危机的折磨。当我们诉说“空缺”及“断裂”带来的苦痛,我们想表达的其实是对“归家”与“联结”的渴望,是跨越种族、语言、信仰的隔阂确认自身的存在价值。

评分

彼得汉德克真的是个文学大师,且很有性情,就是要这么写就是要表达些你们害怕的东西。《痛苦的中国人》行文方式最特别,读者似乎变成了主人公的眼睛,“听”着汉德克絮絮叨叨又连贯完整的发散观察,所有的文字补填了画面感,可以说是有才华的“场所精神”,痛苦的中国人这个形象代表了主人公内心的纠结和忍耐。后三篇游记政治倾向强烈,不太懂塞尔维亚、巴基斯坦这些历史的我只能读出对西方媒体的讽刺,这世界不论东方西方,外表内心,都是个粉饼糊脸的歌姬,聪明的装傻,虚假的真实,即使汉德克笔如刀锋,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你看汉德克紧锁着眉头,因为他也需要找一个出口。但可惜的是,身边还是有很多蠢蛋,比如豆瓣上的一篇评价,说“最讨厌这种书了,作者都没在中国生活过就说中国人痛苦”,亲哥哥呀,人家汉德克压根儿没写你呀,压根没写中国呀。

评分

读的我好痛苦????????,可能知识思想不够,压根读不懂,弃了????(112/369) 来硬啃这本书的我们才是真的痛苦的中国人,哈哈

评分

我给了四星,但是那些一旦和别人观点不一致,就给人扣帽子的垃圾。还骂别人小粉红,自己恐怕连小粉红都不如。呵呵,一群傻逼。

评分

这篇的评价真是,小粉红的玻璃心也太夸张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