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武田,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吐魯番學會理事。1996-2014年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主要從事佛教石窟考古、敦煌學、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等研究。先後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和各類省部級項目10餘項,發錶學術論文110餘篇,齣版瞭《敦煌畫稿研究》、《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研究》、《敦煌石窟藝術概論》(閤著)等6部著作。曾擔任10集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學術總顧問和學術總統籌。
本書是對近年來學術熱點話題即敦煌石窟“原創性”洞窟個案專題研究的一次嘗試,選擇敦煌石窟藝術代錶洞窟榆林窟第25窟為研究對象。第25窟是吐蕃統治時期的代錶窟,其壁畫反映齣來的濃厚的漢藏藝術融閤的特點,是獨特曆史背景下佛教石窟營建過程中對漢藏民族藝術互動、文化融閤的體現。通過對第25窟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吐蕃人與瓜州本地的唐人在處理唐蕃關係、藏漢關係時的成功事例,可為今天處理漢藏關係提供有益的思考與藉鑒。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國內的壁畫書籍印刷總是感覺哪裏不對。暫時沒法去參觀,以後也未必會開放,有書看總是不錯的。
评分巫鴻的《敦煌323窟與道宣》可以與顔娟英的《從涼州瑞像思考敦煌莫高窟323窟、332窟》比較起來閱讀更好。
评分對榆林25窟壁畫細節給石窟斷代;彌勒變婚嫁圖與入墓圖錶現為一傢的推測;完整的八大菩薩與盧捨那佛圖像公示、布局、名號與石窟營建的分析是主要的看頭
评分沙老師這本書主要研究的榆林窟第二十五窟在去年的學院考察中就曾經去過,當時沙老師還在實地講解過,可惜當時對於這一窟瞭解不多,今天讀過這本書,纔知道這一窟的學術意義如此之大,讀來收獲甚多!
评分內容重復太多,連圖片都是重復齣現,結論也還有點單薄,篇幅壓縮一半就精彩瞭。所謂“原創性”洞窟研究,看看巫鴻的《敦煌323窟與道宣》,那纔是經典,思路清晰,語言凝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