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江,1963年生于河北沧县农村,五谷能分,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少年常为生存担忧。幸好遇到大学重开,得以跻身78级之列。此后38年,辗转五所大学,五次变换身份,十年前落户香港中文大学,兼职华政、南开与浙大。专著半本,论文十数篇;译文三百万字,“三分尘土,七分流水”。近几年受虚荣心驱使,偶尔侈谈治学,奉行启功先生的良心话哲学,不弄玄虚,知有不言,言必有据。
做学问、搞研究离不开发表。但如何发表?有没有标准、有没有方法呢?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李连江教授针对年轻学子在学术发表、学术研究与学者生涯等方面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全书分为六讲,分别从学术期刊的审稿标准、选题、原创、表达、投稿、学者生涯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有术、有道,术道结合。对于年轻学者以及即将走上学术道路的青年学子助益良多,尤其在当下学术体制考核的大背景下,本书的出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部分摘录,借以鞭策。) 无论学生、学者,写篇论文都很困难,已经写到八九成的文章,再多加把劲,可能只需要三个月、六个月,就可以在非常好的刊物上发表了。 遵守一个原则,绝不浪费写的东西。 审稿标准 选题重要、研究原创、写作清晰。 判断一个题目对某个期刊是否重要,最...
评分“不发表,就出局。”“出局”就是退出学术江湖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写给在学术圈子谋生存的学者们读的,确切地说,是给学术江湖的新兵,以及在学术圈打拼多年却仍旧不得要领的老兵们的一本《求生指南》。 《不发表,就出局》是我目前在中文社科出版物中仅见的一...
评分李连江教授在为期六天讲座里真诚地讲了不少关于学术界,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技巧和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我们这类想要涉足却还没有正式踏入学界的研究生来说非常受用,也非常实在。这本书也虚虚实实穿插着李教授踏入学界至今的生活与思考。前五讲比较实际,也讲得很实在,只...
评分“不发表,就出局。”“出局”就是退出学术江湖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写给在学术圈子谋生存的学者们读的,确切地说,是给学术江湖的新兵,以及在学术圈打拼多年却仍旧不得要领的老兵们的一本《求生指南》。 《不发表,就出局》是我目前在中文社科出版物中仅见的一...
评分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到底什么样的课题重要,归根到底就是两个标准,第一,他的现实意义是不是重要,这主要靠潜在的顾客,也就是政府,政治家来评价,第二,他的学术意义是不是重要,这主要靠同行,审稿人来评价。”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发表环节,常常忽视的就是一篇文章的...
非常真诚的一本书,好多问题我自己也曾考虑过,但是没有像他这样用心。选题的意义真是需要虔诚地去考虑的,过去曾有老师对我说,只管写下去,不要考虑意义,这真是天大的错误。在这本书里,看到作者提到自己的导师一篇论文改了102遍,就知道自己的功夫真是下的不够。写论文是门技术,需要认真磨练,述而不作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评分好书,但是充满了学者的优越性,所以评为四星。
评分可以对照着和《不发表就死亡》来看。另,此书读后,收获颇多,对于年轻学人受益良多,次之,附录写的尤为精彩!
评分学术界的武功秘籍,欲练神功,必先用功
评分学术圈子是个江湖,江湖有江湖的规矩。这本书于我的主要启发有二:其一,要突破自己的极限。我写论文,总是写到80%就不想写了,想写新的题目;常常一个问题还没想透,就匆匆投入新的问题。这可能与我现阶段还在学习知识有关系。但是这不好,须改之,踏实做好一个题目,做到山穷水尽,突破极限之时,才能罢手。其二,要有原创性,要通过写论文建立自己的学术地位。此外,因为我不是政治学系的,也不是社会学系的。作为研究法学的,这本书里的很多“方法论”我没办法借鉴。但是透过这本书(第六讲值得反复翻阅),看到了老一代的学者是怎么做研究的,信心、耐心与恒心,这是很值得我努力学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