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猜·威尼差恭,泰裔美国历史学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南亚历史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早年求学于泰国国立法政大学,后在悉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起任教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1997至1999年担任该校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担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他的研究对泰国民族主义的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著作《图绘暹罗》曾获亚洲研究协会哈里·J.班达奖。
前现代的“暹罗王国”是如何变成了“泰国”这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所谓的“泰国性”是如何形成的?泰国的“国家感”是什么?地理学以及制图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泰国历史中发挥了怎样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部东南亚研究和边疆研究的经典著作中,史学家通猜·威尼差恭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他提出,旧的本土空间观被新的西方地理学话语替代,边界、主权、边缘等概念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正是在这种变化中,泰国的“地缘机体”被一步步塑造出来。本书突破了以往民族国家研究的范式,从独到的角度重新讲述了这段历史。
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荷兰人在占领东印度群岛后,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想在西里伯斯岛的两个当地小王国之间划定边界,于是召集他们,询问边界究竟在哪里。两个当地首领都同意A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沼泽的最远点,B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大...
评分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荷兰人在占领东印度群岛后,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想在西里伯斯岛的两个当地小王国之间划定边界,于是召集他们,询问边界究竟在哪里。两个当地首领都同意A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沼泽的最远点,B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大...
评分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荷兰人在占领东印度群岛后,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想在西里伯斯岛的两个当地小王国之间划定边界,于是召集他们,询问边界究竟在哪里。两个当地首领都同意A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沼泽的最远点,B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大...
评分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荷兰人在占领东印度群岛后,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想在西里伯斯岛的两个当地小王国之间划定边界,于是召集他们,询问边界究竟在哪里。两个当地首领都同意A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沼泽的最远点,B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大...
评分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荷兰人在占领东印度群岛后,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想在西里伯斯岛的两个当地小王国之间划定边界,于是召集他们,询问边界究竟在哪里。两个当地首领都同意A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沼泽的最远点,B的领地边界在能看到大...
论述建立在几大中心对边缘的较强控制的前提上,但事实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只选一段来做,或者做些微观的史料补充会不会更好些? 另外,“地缘机体”改成“地理实体”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一些?字面上body和“机体”不称;序言中作者解释的似乎也是 由地理学知识的发展带来的空间知识的替代。这一概念或为对萨义德“想象的地理学”的回应,译成“地理实体”或许更明晰一些~ nationhood译成“国家感”似乎也不甚准确,第7章“对国家感的崇拜”、“国家感的一种符号”;第8章“国家感的命运”、“国家感意义”等表述似乎都不能make sense。翻成“国家地位”、“国家状态”是不是更好些?
评分论述建立在几大中心对边缘的较强控制的前提上,但事实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只选一段来做,或者做些微观的史料补充会不会更好些? 另外,“地缘机体”改成“地理实体”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一些?字面上body和“机体”不称;序言中作者解释的似乎也是 由地理学知识的发展带来的空间知识的替代。这一概念或为对萨义德“想象的地理学”的回应,译成“地理实体”或许更明晰一些~ nationhood译成“国家感”似乎也不甚准确,第7章“对国家感的崇拜”、“国家感的一种符号”;第8章“国家感的命运”、“国家感意义”等表述似乎都不能make sense。翻成“国家地位”、“国家状态”是不是更好些?
评分泰国近代史与地图的纠葛,我们的世界地图被一个一个相邻而不重叠的国家填满,是很晚近的事情。需要在细读,同时让我想重温斯科特~
评分逻辑思考严密,要言不烦,不仅是作为东南亚研究和批判地理学的典范,也给相关的历史研究(如中国近代史)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极具启发
评分熟悉后殖民理论的人或许从书名就能获知最主要的结论,但作者将地理知识与国家话语之间的历史梳理非常值得学习。当然了,这种perspectivism的方法也不可能是故事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