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田英弘,1931年生,現任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東洋文庫研究員。1957年因研究《滿文老檔》獲日本學士院奬。
神田信夫,1921—2003,曾任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退休後任明治大學名譽教授、東方學會會長、東洋文庫研究員等職。1957年因研究《滿文老檔》獲日本學士院奬。
鬆村潤,1924年生,現任日本大學名譽教授、東洋文庫研究員。1957年因研究《滿文老檔》獲得日本學士院奬。
譯者簡介:
王帥,中央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嚮為明清史。
描繪瞭14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初海陸亞洲聯動的宏偉畫捲
“農耕帝國”與“遊牧帝國”融閤,龐大的多民族國傢——“中國”的誕生
三位日本學士院奬獲得者聯手執筆
雄壯威嚴的中國皇帝之皇城——紫禁城,是由濛古人始建,並經滿族人之手纔得以保存至今的。遊牧帝國與農耕帝國的閤二為一造就瞭龐大的多民族國傢——中國。哺育瞭漢文化與漢人的兩河流域——“支那”是如何將滿洲、濛古、西藏、新疆等周邊地區統一起來的?14世紀後半葉元朝的北徙與明朝的崛起,直至19世紀初清朝的盛極而衰,亞洲激蕩的450年盡在本書之中。
从序言知,本书其实1968年是日本文艺春秋作为大世界史系列丛书的一部分内容出版的,所以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著作了,三位作者都是日本人。 本书名为“全史”,“全”字其实并非体现在脉络延续上,故事从元朝灭亡一直讲到嘉庆皇帝在位期间的白莲教和天理教暴乱,不算是完整囊括了...
評分日本学者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十分感兴趣,类似五胡乱华、元清入主中原这样的“励志”故事,映射着日本汉学家掩盖不了的历史野心。在他们眼中,雄壮威严的紫禁城,是由蒙古人始建,并经满族人之手才得以保存至今的,几乎无视了其中明朝对紫禁城的设计与建设,关注点反而是...
評分 評分日本学者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十分感兴趣,类似五胡乱华、元清入主中原这样的“励志”故事,映射着日本汉学家掩盖不了的历史野心。在他们眼中,雄壮威严的紫禁城,是由蒙古人始建,并经满族人之手才得以保存至今的,几乎无视了其中明朝对紫禁城的设计与建设,关注点反而是...
評分日本学者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十分感兴趣,类似五胡乱华、元清入主中原这样的“励志”故事,映射着日本汉学家掩盖不了的历史野心。在他们眼中,雄壮威严的紫禁城,是由蒙古人始建,并经满族人之手才得以保存至今的,几乎无视了其中明朝对紫禁城的设计与建设,关注点反而是...
不止是明清史,說到朝鮮 越南 暹羅的時候作者的思路依舊很清楚,500年的東亞史很細緻全麵,是同類中的翹楚。作者的有個核心是很多國內學者不敢承認或者說是沒有感知到的,元明清是一脈相承的,明朝並無漢人皇朝的特徵,由此之後對南方的苛責也就可以理解瞭,畢竟隻是一隻不知反抗隻知下蛋的母雞。
评分明清通史中的“便當式”著作,以曆代皇帝的統治為主要綫索大緻梳理瞭明清四百多年中國由“支那”進而為“中國”的曆史,其中於濛古史和滿族史敘述頗詳,體現作者們的研究上的成果。末章“紫禁城的黃昏”仿佛恢弘的畫捲於末端戛然而止,令人意猶未盡。在書中作者稱中國為“支那”,其實說的還是“中國本部”,不知道為何改稱前者,私以為此詞容易令中國的一般讀者産生情緒波動。
评分說理透徹,文風一新,遠非國內強不知以為知的學術專書所能比。譯注精彩,頗可一觀。韓林兒乃張無忌原型吧。繼承忽必烈濛古世界性帝國的機會,永樂帝爭取過,葛爾丹爭取過,康熙至乾隆爭取到東亞半壁江山,最後被俄國人搶走瞭。
评分幾位研究中國史的日本學者,高度概括和精準著力的一部極簡中國明清史。沒有冗長的敘述,關鍵詞帶動的行文風格,寥寥筆墨就大緻講述瞭他們眼中的中國曆史脈絡。演化到現在變成貶義詞的“支那”一詞全書均采用這個老舊詞匯,但是能過審齣版也算是有點意料之外。全書是碎片拼圖模式的寫作,並沒有那種來得端莊堂皇的氣勢,以點帶麵,以小見大,梳理得較為規範。盡管觀點不能完全苟同,但仍然對三位筆者的寫作功力和對浩瀚曆史長河中的重點的那種精確把握,肅然起敬。這種極簡史的寫作對功力要求極高,專業和業餘跨界的功力,高下立現。推薦。以上。31/96
评分名為明清全史,其實更像簡史。隻不過日本學者的視角更加多元化一些,對支那和中華的區彆、中日朝關係的演進等有著特彆的觀點, 尤其是很多地方都點齣瞭民族和宗教問題的根本其實更多還是政治訴求,比如達賴與班禪的起源明明是格魯派的政治主張,而非藏傳佛教本身的宗教信仰,這一點至今很多人未必瞭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