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F. W. J. Schelling, 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并称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先验唯心论体系》《哲学与宗教》《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世界时代》《神话哲学》《启示哲学》等。
先刚,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
《哲学与宗教》(1804)是谢林的“同一性哲学”时期的代表著作之一,其从发表伊始就引发大量争议,被认为在他的整个哲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在这部著作里,谢林提出了哲学与宗教“同源分流”,并最终回归“永恒同盟”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出发,谢林一方面反驳了宗教信仰对于哲学的僭越主张,坚决捍卫哲学和理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以一种简明扼要的方式勾勒出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议题。
本卷收录的另外几部(篇)著作,《伊曼努尔•康德》(1804)和《论德国科学的本质》(1807)表达了谢林对于同时代德国哲学的形势和走向的看法,《哲学导论》(1804)以阐释哲学史的方式引导初学者去接触“真正的哲学”,而《自然哲学导论箴言录》(1806)和《自然哲学箴言录》(1806)则是以独特的箴言写作方式阐释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基础部分(即“自然哲学”)。这些著作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展示了谢林“同一性哲学”的丰富面貌。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原来谢林说的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中的宗教是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的宗教啊。真是让人失望。我是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主义一脉,看来只能让哲学跟科学结成永恒同盟了。谢林的这个同盟不适合我。难怪保守主义者以赛亚·伯林说谢林继承了哈曼、赫尔德等人,保守主义者当然喜欢奥古斯丁主义者了。
评分“如果一个国家是通过非形而上学的、单纯机械的方式而形成的,那么它的方向恰恰就是要消灭个体性。因此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各种事务的统治者和领导人都是一些最没有个性的人,是一些天资极为平庸、完全以机械的方式培养起来的人。”——谢林
评分人们对于现实经验的第一个超越,就是去反思经验的可能性。…最低层次的抽象无疑是那种止步于直接给定的东西、感性事物、物质本身的抽象,因此反思的第一个哲学尝试,就是在物质里面寻找全部现实事物的同一性或本原,而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由来
评分对不起,没看完的人是没资格评分的,但我认真地看,除了写给康德的那个悼文其余真的看不懂看不懂啊,怒而给三星????
评分读的第一本谢林的著作,冬天时我就说哲学和宗教是有关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