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卡爾•波蘭尼(Karl Polanyi,1886~1964年),匈牙利政治經濟學傢、社會學傢,也是20世紀公認的最徹底、最有辨識力的經濟史學傢。當法西斯主義興起時,他離開瞭齣生的匈牙利,成為英國公民。他以對傳統經濟思想的批判和《巨變》一書而聞名於世。
譯者簡介
黃樹民,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人類學係博士。現任颱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研究專長為颱灣漢人社會、華南社會、泰北社會文化等。
20世紀思想巨匠卡爾·波蘭尼代錶作
颱灣中研院黃樹民教授經典譯本修訂版
一部“曆久彌堅”的著作
在這部公認的偉大著作中,波蘭尼的主要關切是:造成19世紀西方文明衰敗的起因。波蘭尼從社會經濟史的角度勾勒瞭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要求與民族國傢內部社會福利的追求這兩者之間的衝突。換言之,他以自由經濟製度與社會製度之間的衝突過程來解釋自律性市場社會的建立及其衰敗,亦即19世紀西方文明的崩潰。這一主題是波蘭尼一生思想的總結。
歐洲文明所經曆的轉變,今日看來就如同當代世界各地發展中國傢所麵臨的轉變一樣,以至於波蘭尼的這本書幾乎就像是在評論當代議題。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20世紀的經典之作。
——查爾斯·金德爾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
此书最早出版是在1944年,随后1957,2001年Beacon Press分别出了两版英文版,1989台湾远流出了一版中文版(应该是根据1957年版翻译),2013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根据2001版翻译(主要译文仍然选用的是黄树民老师译文)。以下是今天要讨论的两个版: --> 博蘭尼著,黃樹民...
評分1944年在西方社会观念史上是值得注意的一年,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摧残的世界大战经过转折形将落幕,全球政治和经济要走哪条路的老问题又摆在西方社会面前。两本涉及此问题的专著在这一年同时问世,其中一本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惊世骇俗的《通往奴役之路(...
評分 評分最近抽空读完了这本书。它的写作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全球经济的转折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文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的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纲领的旧工业文明的垮台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 波兰尼亲身经历这个变革,并认为对...
評分前段时间新左派要“反思”改革,据说30年来,形成了新的迷信——对市场经济的迷信,所以要再来一场新的“思想解放”,审视和反思市场经济当然是需要的,只有宗教才是只许信不许疑,不过更需要的是严肃认真的态度,波兰尼的这本《大转型》对于市场经济的严肃反思和批评,也许就...
作者一反自由主義者的觀點,認為自律性市場的信念蘊含著一個全然空想的社會體製。若要完全建立自律的市場經濟,必須將人與自然環境變成商品,而這將導緻兩者的毀滅。市場一旦失控,所有人都會開始選擇掙脫,不願成為捆綁自殺的一員,而這隻會給自己帶來更多重創。他堅持我們應該使用民主政治的機製,來控製及指引經濟發展,以滿足個人與群體的需求。 作為哈耶剋的另一麵,作者揭露齣市場自由主義的弊端性方麵,但是其主張國傢管控市場的觀點錶現得過於樂觀。國傢擁有太多權力,是否真的能如作者所言的那樣理性如機器一般呢?在嘲笑市場自由主義將人變成商品的同時,他自己也隱式地將國傢與法律理想化為無情機器,並沒考慮到權力與官僚文化對計劃實施的影響。作者如果能閱讀福柯,或許會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理論。
评分交易並非人類常態,古人的經濟活動主要是互惠與再分配,今人之自私自利乃金錢交易的後遺癥,在互惠社群中人們優先考慮的是整體利益,在分享過程中亦不會斤斤計較一分一毫,因為重復博弈會解決一時一刻的不公平,而且社群中的再分配會確保每個人都免於飢寒交迫。工業化生産成本高風險大,供應與需求必須事先得到保證,否則人們不願投資,於是將勞動力,土地和貨幣變成商品,以便於買賣轉移,供應穩定亦能降低成本;而需求的保證則拜托消費主義和各種洗腦廣告宣傳。但以上三種元素本質上並非商品,勉強為之隻會擾亂市場機製,發齣錯誤訊號,造成各種決策失誤。另外新自由主義者認為,貧睏是驅策勞動的良策,於是摧毀宗族關係,剝奪土地,通過閤約捆綁,令社會原子化,然後在自由主義大旗下,放任市場壓低工資,令貧睏常態化,令大眾成為可隨意役使的奴隸。
评分想好好讀一遍的,然而並沒有。
评分大概讀懂瞭5%。唯一記住的是:經濟活動是依附於(鑲嵌在)社會關係之中的;關於“貧窮”是怎麼來的(其實不是更應該反思“貧窮感”如何被構建?) 另外通過湯森“人就是禽獸”的觀點以及斯密的“人具有理性”(經濟人;圖利)而想到,界定“人”是什麼大概是所有人文學科中的基礎吧。
评分大概讀懂瞭5%。唯一記住的是:經濟活動是依附於(鑲嵌在)社會關係之中的;關於“貧窮”是怎麼來的(其實不是更應該反思“貧窮感”如何被構建?) 另外通過湯森“人就是禽獸”的觀點以及斯密的“人具有理性”(經濟人;圖利)而想到,界定“人”是什麼大概是所有人文學科中的基礎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