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现代时代中,随处可见对“轻”的崇拜。消费主义之轻并不可耻,但当它变成占绝对优势的、无处不在的生活法则,它便是人类的浅薄。
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从生活消费、瘦身健康、材料科技、艺术、时尚、建筑设计、家庭与性、政治与思想这八个角度分析当代世界中体现出来的轻,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轻文明。
轻文明并不代表轻松的生活;
社会和政治规约都日渐宽松,可心灵本身却更加沉重;
一切都更轻盈、更灵活,生活却表现出迷茫、不安全感和高度的脆弱。
真正的轻呼唤勤奋、守纪和承受痛苦的勇气:它在于用严格的要求来自我约束,“带着镣铐起舞”。正是在对抗现代世界的躁动与狂热中我们才能真正变“轻”。
“断舍离”、极简主义、简约建筑、抽象画、轻薄数码产品,这些都是轻文明的思想和物质构成要素。本书最独特的地方,是切入了一个抽象的维度。轻文明的思想起源于人类对飞翔之轻、流动之轻、智慧之轻的向往。轻文明让我们卸除存在的多余之重,去除语言多余的词语,去掉建筑多余...
评分 评分据说本书作者是一名学者,但它显然不是一本写给学者的书。当我费尽心思,想从节与节之间找到“结构”的记号——并且发现这可能纯属徒劳,我才意识到,更合理的阅读方式可能是在地铁上、在报站女声之间的两分钟里随手翻阅,随手合上。贯穿全书的关键词“轻”,其实也概括了它的...
评分 评分角度和辨证很好,然而重现象轻说理。有感作者在文艺美学方面明显比政治生活方面解读细致得多,大约这也是贴合社会趋轻的大势吧
评分作者的应用型作品,用众多社会事实来阐释他的理论。批判的乐观主义。
评分归纳出来的当代文明之轻。真的是轻吗?为什么是轻呢?也许大部分人会说:“咱还是甭演绎了吧,管它呢!”我想这是对它存在的最好的证明。
评分手机依赖时代的到来
评分从重工业到轻型商品再到服务,是“轻”的规则在定义我们的经济 | 当代社会的消费品不再有工业资本主义时代那种生产机器的沉重,更多的是对轻便、轻松、有趣的追求 | 科技企业的大量员工,每天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脑屏幕,这种与电脑的捆绑可能会带来新型的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