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史学论文百余篇。
本书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这个月认真看的文史书,其实就上面的《十二讲》和本书。而且两位作者都是从业有年的专业人士,但是无疑book大大的书要高明很多。有时候也在想两者的差别。问题意识、方法论自觉乃至述学文体都是可以作为比较的视角,最终体现为历史思维的差距。book有一以贯之的制度史观,并以...
评分豆瓣审核原因 序言 阎步克认为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儒家正统是中华帝国之常态。儒家正统思想是否可以成立是有争议的,否则李零先生也就不会写《丧家犬》一书了。而且作为一种文化普及书,此点不明示而大言不惭,有误人之嫌。 第二章 官僚行政...
评分 评分《波峰与波谷》阎步克 秦汉是一个大的变革,隋唐也是一个大的变革。自战国变法已降到秦汉王朝,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这时候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呱呱坠地了。战国到秦汉的这个历史转型确立了2000年各王朝的基本政治架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以上三者,就是中国...
评分豆瓣审核原因 序言 阎步克认为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儒家正统是中华帝国之常态。儒家正统思想是否可以成立是有争议的,否则李零先生也就不会写《丧家犬》一书了。而且作为一种文化普及书,此点不明示而大言不惭,有误人之嫌。 第二章 官僚行政...
20180707-10看到这个标题就想到了阎老师的雷达兵出身。。所谓波峰与波谷指的应该是秦汉时期中国政治文明走上“皇权专制-官僚系统-士大夫政治”的常态后围绕这个常态的变态和回归。前六章主要铺陈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其中关于刀笔吏、品位与职位的叙述影响深刻),后六章在介绍士族形成的基础上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政治面貌相对秦汉的“变态”,即东晋“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御边”和北朝“异族皇权-国人武装-军功贵族”等,在这么小的篇幅内感觉介绍得很明晰(北朝作为历史出口印象深刻)。看完更想看唐朝了【【
评分大浪淘沙,当年北大社刊行的文明史普及读本中唯一再版的一本。可能与阎老师常年开设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课相关,但作为“通俗读物”能通史性地总括思考线索也不负众望。前述课程在教务系统注册的英文名是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Empire,可见始终以“帝国”的理想型考察中古史,第一章叙述帝国草创,二至六章描画帝国常态或波峰,七至十二章勾勒帝国变态或波谷,将通史课的时序转置为长时段内不同线索;在制度史观察中交织以政治制度理性构建、政治势力夺权消长、政治文化辩争波澜,是为制度“母波”下分解之“子波”。当年招生综合评价历史考“唐宋变革论”,有人猜是阎老出题,也许真是有执念的:“把唐宋两朝视为同一阶段,那么隋和唐初制度成就的划阶段意义,就更为凸显了。”也正是因此有意犹未尽之感。
评分看完后觉得生活在这样朝代的各位官员名士,对于君主的心灵叩问,很适合某一网红句,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评分“我们祈求人类理性的进步,尽管并不确实未来;同时在反观历史之时,无所回避,尽量正视并忠实描述。”挺悲壮了,中国暴力专制史的出口在哪里? 为何是秦汉,能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模版的原初起点?读出一点文化决定论的味道,常态与变态的所有论述中都隐含了这个基本的预设。是模版的话,变革既能解读成“变态”,也能理解为逐步孕育发展的“常态”。如士大夫政治的建立是在秦汉帝国以后,书中认为它是秦汉模式中最晚建立的常态,给出的解释是政治体制的奠基先于政治文化。总之中国是个超稳定性连续性文明,说的不好听点是停滞论
评分这是作者融汇多年研究所得,删繁就简,写得深入浅出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