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1
1.1 睏惑:問題的提齣/1
1.2 田野工作地點/8
1.2.1 田野點的選擇/8
1.2.2 R學堂概況/9
1.3 文獻綜述/14
1.3.1 國外有關在傢上學的研究/14
1.3.2 中國大陸有關在傢上學研究/26
1.3.3 總結/29
1.4 理論視角/31
1.4.1 構建本土化教育人類學的學科需要/32
1.4.2 構建本土化教育人類學的現實需要/36
1.4.3 構建中國本土化的教育人類學/38
1.5 研究方法及篇章結構/47
1.5.1 研究方法/47
1.5.2 主旨和篇章結構/49
第2章 R學堂的生與存/52
2.1 R學堂的創立之路/52
2.2 R學堂的存在之理/60
2.2.1 理念/60
2.2.2 人格/63
2.2.3 環境/64
2.2.4 需求/66
2.2.5 小結/67
第3章 R學堂的傳統與現代/69
3.1 中國古代私塾/69
3.1.1 教學目的/70
3.1.2 教學內容/71
3.1.3 教學方法/72
3.1.4 師生關係/74
3.2 現代私塾:以R學堂為例/75
3.2.1 教育目的/75
3.2.2 教學內容/76
3.2.3 教學方法/79
3.2.4 師生關係/85
3.3 小結/87
第4章 中國式在傢上學産生原因及社會文化背景/89
4.1 中國式在傢上學産生的原因/89
4.1.1 反抗/89
4.1.2 形塑:傢長們的教育理想和人生觀/92
4.1.3 小結/96
4.2 中國式在傢上學産生的深層社會文化背景/97
4.2.1 在傢上學“中國式”特色形成的原因/98
4.2.2 社會文化變遷對中國在傢上學的深層影響/99
第5章 R學堂的睏境與睏惑/110
5.1 R學堂的生存睏境:體製外守望/110
5.1.1 R學堂的教育睏境/112
5.1.2 分析和建議/118
5.1.3 小結/123
5.2 R學堂的睏惑:對新教育的誤讀/123
5.2.1 理念的誤讀:從“問題孩子”談起/124
5.2.2 解讀:怎樣理解新教育理念/129
5.2.3 引導的作用/132
5.2.4 小結/135
5.3 總結/137
第6章 R學堂的發展和未來——奧爾模式/138
6.1 發展/138
6.1.1 給教師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與學生、學校一起成長/138
6.1.2 學校幫助教師成長/141
6.1.3 規範化、係統化管理/143
6.2 未來/145
6.2.1 傢長對未來的看法/145
6.2.2 教師和創辦人對未來的看法/147
6.3 奧爾模式/149
6.3.1 R學堂的性質/149
6.3.2 R學堂的特色/155
6.3.3 為什麼要這樣做/160
6.4 總結/162
第7章 R學堂的啓示與教育反思/164
7.1 為什麼我們的教育培養不齣傑齣人纔——從“錢學森之問”談起/164
7.1.1 R學堂的田野調查/164
7.1.2 原因分析/167
7.1.3 R學堂值得提倡或藉鑒的做法/175
7.1.4 小結/180
7.2 異化還是不適應:論說公立學校/181
7.2.1 公立學校不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地方/183
7.2.2 原因分析:社會與文化原因/187
7.2.3 小結/191
7.3 曆史教育人類學:從高考製度的曆史和現狀看中國教育/192
7.3.1 高考製度的昨天/193
7.3.2 高考製度的今天/204
7.3.3 高考製度的明天/215
7.3.4 小結/224
第8章 總結/225
8.1 本書的現實意義/225
8.2 本書的理論意義:曆史教育人類學——一個本土化模式/226
8.3 結語/230
參考文獻/232
緻 謝/247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