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Susan Santag,1933—2004),美国作家、评论家、女权主义者,当代西方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的公众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及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本书为“苏珊•桑塔格全集”一种,桑塔格日记第二卷。自《反对阐释》开始,每一本桑塔格著作的问世,都是美国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这种现象,甚至到桑塔格死后都在延续。许多有关她生平逸事的著作在她逝世后陆续出版,而所有这些在桑塔格身后出版的著作中,当属桑塔格日记的出版最令人期待与激动。苏珊•桑塔格身后留下了近100个日记、笔记本。如果说桑塔格日记第一卷《重生》是以描述主人公成长过程为主题的教育小说,这第二卷,会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成功的成年时期的小说。31岁到47岁,桑塔格在不同世界(物质的,心灵的)之间来回穿梭,充满了极度的举棋不定和思想的种种矛盾。 越南之行、反战斗士、乳癌化疗、中国旅行计划,以及《反对阐释》、《论摄影》、《疾病的隐喻》等传世之作的孕育而生,这一时期这一系列的鲜明标签使她迅速成长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评论家和思想家。
心为身役:桑塔格日记:1964-1980(2018年版) 苏珊·桑塔格 258个笔记 1964年 右手=有攻击性的手,手淫的手。所以,要更喜欢左手!……要把它浪漫化,让它变得多愁善感! “任何东西,只要它杀不死我,就都使我更强大 膨胀的、脆弱的自我 钟情=处于一种强烈的状态之中的感觉像...
评分2004年12月28日桑塔格在纽约去世,那一年她71岁,她的儿子戴维·里夫也已经52岁。戴维不仅是她的儿子,也是她的编辑、得力助手,是与她相处时间最长,交流最多、最深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她的人,即便是这样,她内心最深的隐秘也不曾向他展示过,直到戴维打开她的日记。 ...
评分 评分 评分更偏爱《重生》,读完这本收集了一些片单
评分2019-27:如你想象的那样生活,否则,你会如你生活那样去想象。——瓦莱里 一瞬间被这句话震撼到了,桑塔格啊,这么有才,这么努力,又这么特立独行。每天看桑塔格都像在给自己强行打鸡血。嗯,追求一种智识的生活,这是对自己2019年的要求。
评分笔记里有大量笔记、点滴思考、列出的书单影单;对艺术的敏感和感受力敏锐独到,虽然桑塔格自认为非常传统;处处表现出对追求知识的激情如同克服饥饿的本能;充满活力;有那么几年的日记仔细分析了幼年成长环境的不正常,与母亲关系的扭曲,成年后情感的不稳定;创造力旺盛的十几年…满足了一个粉丝读者的窥探欲。
评分在《重生》里,桑塔格这样写道:“。在日记里,我不只是较之对任何人都更加敞开心扉;我创造我自己。日记是我表达自我感觉的一个媒介。它再现的是情感上和精神上独立的我。因此(天哪),它不仅仅记录我真实的日常生活,更是——在很多情况下——提供了这一生活的另一种选择。” 这本《心为身役》好像更加情绪化、更加沉沦,她无时不刻地在和自我交谈,审时度势。 我觉得读作家日记的趣味就是感受这种焦灼,想象这种卑琐狂荡的伟大后面的东西。
评分不知道SS在日记的时候是否有出版意识,这一阶段的记录与其说是日记,不如说是书影音清单和意识流笔记:少见的段落和短篇多是在不断反思、确认和掌控自己,涉及到越南、中国主题是政治参与的脚注,进一步扩展到对美学、小说的理解上……现在很难说SS是否超越了时代,但很明显地,她依着那个时代的书影,观察和批评着那个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