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是香港电影新浪潮旗手,在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矢志不渝奋斗不止,是中国影坛独树一帜、成就卓著的女性作者。本书全面剖析她的创作生涯与作品特色,共分两大部分:上编由许鞍华自述从影以来的创作经历,并对每部作品的优劣得失做出自我检讨;下编由许鞍华的创作同仁、昔日搭档畅谈与其合作的印象,并收录了多位香港文化学者、影评人对许鞍华作品(包括叙事方法、电影结构、女性身份等)所作的细致解读。
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订,更新了大量图文资料,特别是增补了许鞍华对近年多部新作(如《桃姐》、《黄金时代》等)的创作回顾,影迷不可错过。
许鞍华,辽宁省鞍山人。1947年出生于中国东北,母亲为日本人。幼年在澳门度过,在香港念小学及中学。1972年获香港大学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赴伦敦电影学校攻读电影课程。1975年回港,担任胡金铨助手,开始其电视及电影工作。1979年以银幕处女作《疯劫》领香港新浪潮风气之先。从影四十余年,兼顾商业创作与艺术表达,以关怀女性命运和社会现实著称,代表作有《投奔怒海》、《客途秋恨》、《女人,四十。》、《半生缘》、《千言万语》、《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黄金时代》、《明月几时有》等,其人其作屡次斩获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及最佳影片奖。
邝保威,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制作)硕士,曾在《明报》、《电影双周刊》、《香港电影》等报刊发表电影评论,编著有《许鞍华说许鞍华》、《未央歌电影+读本》,曾任电影《千言万语》(许鞍华导演)剧本顾问、《完美生活》(唐晓白导演)策划,编导《由零开始》(短片)、《天使吾爱》(短片)、《Dekalog 9》、《未央歌》及纪录片《地水南音》等。
中国的南方有座繁华都市,人们通常誉之为“东方之珠”,那个弹丸之地产生了无数的银幕传奇,在它的电影工业繁盛时期也有人称之为“东方好莱坞”。 我们都知道,它的名字叫香港。 我至今没有去过那个地方,可是它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已记不清将多少青春时光挥...
评分说许鞍华为作者导演,未必有太多的说服力,因为她比较少的参与自己电影的剧本创作,且“谈不上确立了独特的个人电影风格”(石琪语),其对类型片的兴趣与不断尝试亦与电影“作者论”有背逆之处。虽然许鞍华很认同台湾导演侯孝贤、杨德昌,但终究成为不了如此的创作者,“因...
评分 评分中国的南方有座繁华都市,人们通常誉之为“东方之珠”,那个弹丸之地产生了无数的银幕传奇,在它的电影工业繁盛时期也有人称之为“东方好莱坞”。 我们都知道,它的名字叫香港。 我至今没有去过那个地方,可是它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已记不清将多少青春时光挥...
评分书分为“许鞍华说”和“说许鞍华”两个部分。 许鞍华说,是作者的访问。基本上都是讲一些很实的东西,时间地点人物,谁叫谁干了什么。许鞍华说她还真没想到最后会出书,所以可能当时访问的时候也属于比较随意的那种吧。所以这部分其实应该算是问许鞍华。 说许鞍华,是当时《...
这是杂志采访收录进来的吗?感觉很坑。
评分“我估摸自己在香港导演排名十名之内,在世界上则没有排名。”
评分全书精华仅限于许导演谈及影片创作的艺术联想和工作感言。图书厚重的装帧设计与许导演轻松的讲述完全格格不入。针对影片的讨论方向涣散,后期编辑潦草。嘉宾访谈部分也暴露出编者对采访掌控力的不足,内容东拉西扯离题万丈。编入的学术分析性文章也显得呆板和多余。最值得安慰的还是认识到许导演丰富的一面,是一个会发脾气,会辩解自己拍的不是“政治”电影,会请教学者了解本雅明的艺术观点,自嘲,不断求变,和对电影执着的热爱(还有很多很多)的许导演。
评分原文Ann的风格太突出了,引介过来之后的语言难免有些本土不适,把握精髓好了。不过这本书的装帧和用纸质量很高,精致。
评分是因為性格才更喜歡導演的電影,電影里的平和和現實中的人一樣,做電影要開心一點,做喜歡的事情。 對我喜歡的導演,請一直拍電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